正文 第46章 營養保健(1)(2 / 3)

其他一些魚蝦等海產品,以及大豆、綠葉蔬菜的含鈣量也比較豐富,經常選食這些食物,對補充體內的鈣是很有益的。

前麵曾經講過,維生素D可促進鈣的吸收,所以在選擇富含鈣的食物的同時,也要注意多吃維生素D的食物,還要多一些戶外活動.曬曬太陽,以利於鈣的吸收。

(4)鐵:我們知道,鐵是紅細胞內血紅蛋白的重要成分,又是血紅蛋白中氧的攜帶者。在人的血液裏,鐵促使血紅蛋白跟氧密切結合,如果人體缺鐵,血液中的血紅蛋白變得不足,就不能把氧氣充分運送給各個細胞了,血液顏色就不那麼鮮紅了。此時,皮膚會變得蒼白幹燥,引起皺縮,人易倦怠。人們稱此病為"缺鐵性貧血"。據調查,缺鐵性貧血是世界上最多見的一種貧血。

專家們認為,我國嬰幼兒童缺鐵性貧血情況相當嚴重。據統計,青春期的少女,隻有40%血象正常,10%有缺鐵性貧血,50%有缺鐵症。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青年血紅蛋白雖然不低,但血清鐵卻減少,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缺鐵症。少女的缺鐵症如果不能及時糾正,結婚後的妊娠、分娩和哺乳期,就很容易發生貧血。青春期貧血雖然不能直接危及生命,但是對於下一代的健康則有著嚴重的不良影響。

人們對鐵的需求量並不多。一般說來,女性每天能得到l~5毫克鐵就可以維持體內鐵的平衡。可是,人的腸胃道對鐵質的吸收率隻有10%左右,食物中的含鐵量要比實際需要量增加10倍左右才行。也就是說,對女子來說,每天食物中的含鐵量需要12~50毫克。

吃水果的時候喝茶,對鐵的吸收是很不利的。因為水果中含有不同量的鐵,而茶葉則含有鞣酸,鞣酸跟鐵結合,生成鞣酸鐵。鞣酸鐵不易被人體吸收,而鞣酸鐵過量增加了,還往往弓l起腹痛、腹瀉等疾病。

(5)鋅:鋅是許多酶的組成成分或酶激活劑,這些酶參與組織的呼吸、核酸與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及一係列的生化反應,缺鋅則使這些酶的活性下降,從而影響了核酸及蛋白質的合成。在人體內它是促進生長發育的重要物質,享有"嬰兒生長素"的美稱。兒童在發育階段如果嚴重缺鋅,身體就長不高,成為侏儒。

一般說來,正常人體內的含鋅量為2~3克,若每天隨食物進入人體的鋅能達到10-20毫克,就能保證體內鋅的動態平衡。飲食正常的人,從食物中便可得到滿足。身患某些疾病導致對鋅吸收不良,如慢性失血、大量出汗、妊娠和創傷愈合期、心肌梗死、手術以及服用皮質類、固醇類藥物,都能引起缺鋅。

體內含鋅的多少可從血液和頭發中檢驗出來。即使不做檢驗,也可以從人身某些變化上看到。有些人的指甲上長著白斑,便是缺鋅的征兆。

如果發現體內缺鋅,應進食含鋅豐富的食品。據化驗,柿子的含鋅量特別高;動物性食物中含有較多的鋅,也好吸收;海產品是鋅的良好來源,其中尤以牡蠣含鋅最高;動物肝、腎的含鋅量也較多;某些植物性食物,如小麥、黃豆、白蘿卜、大白菜、茄子等中也含有一些鋅,但吸收利用率不高。

值得特別一提的是,某些缺鋅地區生產的糧食和蔬菜往往含鋅量不足。過分精製的食品也容易造成鋅的缺乏。據測定,精製的麵粉損失了小麥中80%左右的鋅,精製白糖損失高達98%。為了維持體內的正常含鋅量,膳食不應過分精細。

另外,白蘭地、威士忌和普通的酒及咖啡等,含有對人體有害的微量元素鎘,經常飲用這些飲品,就會降低體內的鋅鎘比,對身體帶來不良影響。

(6)碘: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必需原料。甲狀腺素有調節機體能量代謝、促進生長發育、維持正常生殖機能等重要作用。當食物中碘不足時,可使甲狀腺素合成分泌減少,長期碘攝入不足可出現甲狀腺腫大,缺碘的孩子表現為身高、體重都比正常兒童低。

在食物中,海產品的含碘量都比較高。特別是素有海上蔬菜之稱的海帶,含碘尤其豐富。據測定,每千克海帶含碘約為240毫克,每千克紫菜含碘18毫克,經常食用海產品可防止缺碘的發生。每千克海魚含碘O.83毫克,每千克豬肉卻僅含碘O.045毫克。

對缺碘地區的人,進行體內補碘,除了選食一些含碘豐富的海產品外,還要長期堅持食用加碘食鹽。這樣,能確保體內經常補充足量的碘。

(7)銅:近親婚配,殃及後代。這已經是人們熟知的常識了。可是,這殃及後代的惡果又是怎樣引起的呢?科學工作者研究發現,惡果的出現與體內的銅代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近年來,國內外醫學家和營養學家發現,當攝入銅元素量不足或缺乏時,會影響婦女的生育功能。臨床觀察表明,對有不孕症的婦女從膳食中補充含銅的食物後,其中80%的可以受孕而生育。分析認為,女性體內的銅元素含量不足,其卵子不易被精子穿破而難以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