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著作:《種杏仙方》、《萬病回春》、《眼方外科神驗全書》、《雲林神彀》、《魯府禁方》、《壽世保元》等。
第十二節 張景嶽
生卒年:1563年~1640年
人物簡史:張景嶽為明代著名的醫學家,自幼聰穎,幼時即從父學醫,有機會學習《內經》,青年時廣遊於豪門,結交貴族。可能受先祖以軍功立世的激勵,他壯年從戎,遊曆北方。數年戎馬生涯無所成就,使景嶽功名壯誌“消磨殆盡”,而親老家貧終使景嶽盡棄功利之心,解甲歸隱,潛心於醫道,醫技大進,名噪一時,被人們奉為仲景、東垣再生。
主要著作:《類經》、《類經圖翼》、《類經附翼》和《景嶽全書》。
第十三節 《醫學入門》
成書時間:明代
作者:李梃
作者簡史:李梃生活於明代嘉靖至萬曆年間。青年時期因病學醫,博覽群書,勤於臨床。晚年因感初學者苦無門徑可尋,乃收集醫書數十家,“論其要,括其詞,發其隱而類編之”,著成《醫學入門》,並於1575年刊行於世。
第十四節 《外科啟玄》
成書時間:明代
作者:申鬥垣
作者簡史:明代醫學家申鬥垣的外科學術思想比較激進。他崇拜華佗,深為其剖腹、刮骨等手術未能傳世而惋惜。他對各種外科疾病,多能根據不同情況,在辨證基礎上,給予手術或非手術的適時治療。對筋瘤,他主張“以利刀去之”;對血瘤,強調“以利刀割去,銀烙匙燒紅,一烙血止”,使不再生,可以說都是非常先進的思想。
第十五節 李中梓
生卒年:1588年~1655年
人物簡史:李中梓,字士材,號念莪,明末華亭(今江蘇鬆江)人。為明末一大醫家,一生對中醫理論研究十分重視,兼取眾家之長。其論述醫理,頗能深入淺出。所著諸書,多能通俗易懂,在中醫學的普及方麵作出較大貢獻。
主要著作:《內經知要》、《醫宗必讀》、《本草通玄》、《傷寒括要》、《刪補頤生微論》、《診家正眼》、《病機沙篆》等。
第十六節 葉天士
生卒年:1666年~1745年
人物簡史:清代著名溫熱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除精於家傳兒科外,在溫病一門獨具慧眼。其脫卻傳統的《傷寒論》診療體係,主張溫病與傷寒分論,並創立了有別於六經的衛氣營血、三焦等辨證施治綱領,其學術思想及治療體係,對後世產生了很大影響。此外葉天士對防治衰老和老年病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主要著作:《臨證指南》、《葉案存真》、《未刻本葉氏醫案》、《溫熱論》等。
第十七節 《老老恒言》
成書時間:清代
作者:曹庭棟
作者簡史:清朝著名的養生家曹庭棟,少年多病,終生不出鄉裏,寄情村野山水之間,修身力學,工詩畫,成文學大家,其著作《四庫全書》亦多采用。曹庭棟因在當時的醫療環境,可享九十多歲高壽,而成為養生佳話。而曹庭棟亦將古人的養生心得與自己的實際經驗結合,寫成《養生隨筆》,命名為《老老恒言》,老老,即老吾老,有養老、安老之意,享受健康長壽。
第十八節 《本草綱目拾遺》
成書時間:清代
作者:趙學敏
作者簡史:學敏與弟學楷,皆承父命讀儒學醫。趙學敏博覽群書,凡家藏星曆、醫術、藥學之書,無不潛心研究,每有所得,即彙鈔成帙,積稿數千卷。家有“養素園”,為試驗種藥之地,以察形性;有“利濟堂”,是診病療疾之所,兄弟寢食其間,治療多效。
第十九節 《壽世傳真》
成書時間:清代
作者:徐文弼
書籍簡史:該書為氣功養生著作。全書共8卷。作者主張氣功導引應與綜合調攝並重,提出修養宜行內外功,要寶精寶氣寶神,還須知要知忌知傷,注意四時調理和飲食調理。在外功方麵,有針對五官、四肢、腰背的按摩之術,及提倡應用十二段錦、八段錦和六字真言。內功則是靜坐運氣方法。本書內容涉及廣泛,收羅前人經驗甚多,對後世的保健養生有一定的影響。
第二十節 鄧鐵濤
人物簡史:中醫學家,生於1916年。廣州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常務理事,全國著名老中醫,內科專家。1989年被英國劍橋世界名人中心載入世界名人錄。1990年被遴選為全國繼承中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指導教師。1993年榮獲廣東省“南粵傑出教師”特等獎。
主要著作:《學說探討與臨證》、《耕耘集》、《鄧鐵濤醫話集》。主編《中醫學新編》、《中醫大辭典》、《實用中醫內科學》、《中醫論斷學》、《實用中醫診斷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