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人以畢生智慧設下的十一道難題,其中有兵法詭道、人心算計、機關算術,難以想象破解之人是何等天資縱橫之輩。而十一道關卡中唯獨沒有對武功的考量,那人是否懂武功猶未可知。若是學武之人,何以武林中不曾聽聞有人自稱是那位前輩的傳人。
羅隱也是在與葉子昀相交為友之後,兩人談論武學之時聽他坦言相告,才知道他竟然就是整個武林遍尋不獲之人。葉子昀十四歲得此機緣,專心修習那位老前輩留下的紫虛心法,三載有小成,其後遊曆江湖,結交各方義士。
他有如此卓然才智,然而在武林中行事從來堂堂正正,從不以計謀爭勝,或許這正是他聲名如日中天卻少有人嫉恨他的運氣的原因。畢竟江湖中的漢子信奉力量,佩服的是真功夫。從來折在葉子昀手下之人,無論白道黑道,都少有人不服的。
羅隱心頭牽掛的卻非這些江湖故事,而是聽聞葉子昀一言後,想起了多年前兩人同遊冀北的時光,那也是他第一次見到葉子昀負傷。
那時二人相識不久,聽聞葉子昀接下了冀北魔道上的十三煞星的挑戰,羅隱對那群人略有所知,了解他們生性凶殘狡詐、必然不會講單打獨鬥的,他擔憂葉子昀孤掌難鳴於是暗中追隨而去。
這也是兩人攜手禦敵的第一戰,既有心有靈犀般妙到毫顛的配合,也有為相互照應而顧此失彼的尷尬。最後,勝局已定之時,葉子昀卻為回護羅隱而負傷。
羅隱在蘇州見過葉子昀一麵的往事,他從未提及過,而兩人再次相遇結交為友後,羅隱對這位好友的武功心性極為佩服,在他眼中,葉子昀永遠應該是神采飛揚、光芒奪目的。
那個時候的葉子昀,即使是重傷之下,仍然是強大的,無人敢輕犯。也隻有陪在他身旁最為親密的羅隱,在幫他換藥之時見到他蒼白的麵容,感覺得出他不同於往常的孱弱之態。在陪著葉子昀養傷的期間,羅隱那時還分不清壓抑在心底的情感究竟為何,但心中卻起了一個念頭,有生之年再不願看到那人負傷虛弱的樣子。
怎知他們相識不過五年,卻有三餘年的時光,他都隻能守在那人的病榻之側。
在那次相遇之後,一向獨來獨往、從不與人結伴同行的羅隱,從此卻不曾離開葉子昀左右,直到那年為尋靈藥而遠行。江湖中人都習慣了在葉子昀身旁總是能看到一位黑衣劍客,而隨著栽在他劍法之下的人越來越多,羅隱也漸漸被譽為江湖中年輕一代的第一劍客。
葉子昀昔日也曾笑道,或許不出二十年,羅隱就可得窺劍術的最高境界。
羅隱聽後默然不語,他卻沒有反問葉子昀,將來的成就又將如何。在羅隱心中,是自知不及好友的,卻也知葉子昀從未將天下第一、武功至境放在心上,但也許正因為如此,他的武功進益才遠遠超過了其他人。
羅隱從來很少有掛心之事,但自小對於劍法確有熱忱,然而,自從葉子昀與穆成風一戰後受傷,羅隱此後幾年中劍法上卻始終停滯不前。葉子昀也有所覺,點撥開解過他多次,但他卻掙不脫心中的結。直到今日,胸口仍是鬱結難消。
他的劍術天下少有人能及,他要護一個人周全,何以總是做不到?
然,羅隱心中一直都清楚,那人非比旁人。
葉子昀從來都是讓人可以信賴的,習慣了站在他的兄弟們身前,為身邊的人攔下一切的災厄。無論何時,即使是強撐病體,落在他身上的責任,他從來不曾推脫。
作者有話要說:
☆、二一、少年劍客
兩人憶起年少時的遊曆後,羅隱在駕車時,有意無意也循著記憶中的足跡而行,頗有些舊日重遊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