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節(1 / 3)

軍縛倒,暗號一聲,八十餘船精兵俱起,將緊要去處墩台之軍,盡行捉入船中,不曾走了一個。

於是長驅大進,徑取荊州,無人知覺。將至荊州,呂蒙將沿江墩台所護官軍,用好言撫慰,各各重賞,令賺開城門,縱火為號。眾軍領命,呂蒙便教前導

。比及半夜,到城下叫門。門吏認得是荊州之兵,開了城門。眾軍一聲喊起,就城門裏放起號火。吳兵齊入,襲了荊州。

呂蒙便傳令:“軍中如有妄殺一人,妄取民間一物者,定按軍法。”原任官吏,並依舊職。將關羽的家屬,另外養在別的宅院,不許閑人打擾。一麵遣人申報權。

不一日,我們就到了。今天天公不作美,大雨滂沱,呂蒙出郭迎接入衙。權慰勞畢,仍命潘濬為治中,掌荊州事。

權和呂蒙上馬引數騎點看四門。忽見一人取民間鬥笠以蓋鎧甲,呂蒙喝左右拿下問話,說是呂蒙同鄉的故人。

呂蒙大怒:“你雖是我的同鄉,但我的號令已經發出,你還明知故犯,當按軍法處置。”

那人哭著對他說:“我隻是害怕雨水淋濕了鎧甲,於是取鬥笠來遮蓋,非為私用,希望將軍念及同鄉之情。”

呂蒙也是揮淚說:“我當然知道你去鬥笠是為了蓋盔甲,但是仍是不該取民間一物。”喝叱左右將其推出去斬首。將其的頭傳示眾人,然後收其屍首,泣而葬之。自是三軍震肅,以致路不拾遺。

以前聽說過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現在呂蒙也是揮淚斬同鄉,後來聽說那個人好像還是他的堂弟,看來這做將軍的不僅需要聰明的頭腦,而且也要有嚴明的執法。

權命令監獄內放出魏將於禁,並與他一同騎馬出行,二人交談了一番。權很是喜歡他,據說於禁為人剛正不阿,治軍嚴明,出生於行伍之間,是從一個小兵做起的。虞翻見二人並排十分不滿,大罵於禁隻是俘擄,沒有資格與權並排,更手持馬鞭要鞭撻於禁,權立刻喝止。

權安頓了百姓,設宴慶賀。席間於禁聽到演奏的樂曲時傷心流淚,虞翻又指於禁是裝可憐。虞翻對於禁的態度令權很不高興。

權對呂蒙說:“現在荊州已得,但公安傅士仁、南郡糜芳,此二處如何收複?”

言未畢,忽一人出來說:“不須張弓隻箭,我憑三寸不爛之舌,定能說服公安傅士仁來歸降!”

眾人視之,乃是虞翻。

權問:“仲翔有何良策,可使傅士仁歸降?”

虞翻答:“我自幼與士仁交厚,今若以利害說之,他必歸降。”

權大喜,於是令虞翻領五百軍,徑奔公安去。

一日後傅士人與虞翻一起齎印綬來荊州投降。權大悅,仍令其去守公安。

呂蒙私下來見權,說:“今雲長未獲,留士仁在公安,久必有變。不若使他到南郡

去,招糜芳歸降。”

權乃召見傅士仁:“糜芳與你交厚,你可招他來歸降,孤自當有重賞。”

傅士仁慨然領諾,遂引千餘騎,徑投南郡招安糜芳。

☆、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不一日呂蒙與傅士人帶糜芳前來,說糜芳已投降。關羽北伐曹魏時,糜芳的後勤工作出了差錯,關羽說了一句“還當治之”,他就很害怕,便投降了東吳。權重賞二人。安民已畢,大犒三軍。

權聽聞關羽在敗走麥城,念及舊情,派諸葛瑾前去勸降。幾日後諸葛瑾回見權言:“關雲長心如鐵石,不可說服。”

“真是國家之忠臣也。”權感歎,其實權對於忠肝義膽的人都是很佩服的,隨即又皺皺眉,“若如此我們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