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千多年的曆史非常有意思,它不像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部充滿奇趣的浮世繪,五千多年的曆史為無數的文人騷客提供了無窮的曆史素材,譜寫出了一曲曲令人欷歔感歎的傳奇故事。這些故事如今已經被眾多的後人拿出來解讀、重構,在不停的花樣翻新中也翻出很多不同的思維角度和觀點。
曆史的素材人人都可以拿來再加工,有關於曆史謀略的論述,我們已經見到了不少,角度也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門。把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時空背景之下去思考,曆史就會像萬花筒一樣展現出各式各樣的圖案。在本書中,作者選取了若幹個不同的角度,每一個角度都帶給讀者不同的思考方式。
中國的曆史不是獨幕劇,而是相互聯係的多幕劇。在綿延幾千年的多幕劇表演中,中國曆史上的弄潮兒紛紛出場,各展其能,想要在曆史的長河中占據自己的一席之地。這其中,陰謀和詭計就像太極推手之式,看似波瀾不驚,實則危機重重。在這一團太極的迷霧中,我們看到了執著於愛情,不切實際地想要求得專寵,最終送了性命的栗姬;城府極深,善於掩飾謀劃並最終登上最高權力舞台的王美人;一生謹慎謀劃、小心進退,卻在晚年丟掉了方寸原則進而丟掉了性命的和珅;還有至今都可以被稱得上是完人代表,玩弄時勢於股掌之間的範蠡……這些人物都在這場酷似太極表演的中國曆史中出現過、表演過。他們有的表演成功了,有的失敗了;他們有的曾經一人之下,最終卻慘死獄中。不管表演得怎麼樣,他們都是這場太極演出中的好演員。
從加減法的角度來重新解讀曆史,會使很多形象已經固化的曆史人物煥發出別樣的光彩。在加減法的原則之下,關羽成了誤國誤民的悲劇英雄,成了諸葛亮布局大業中的一顆定時炸彈;諸葛亮在隆中對中為自己和天下都作好了規劃,可惜天命難違,最終含恨而死。在成就蜀國大業的過程中,諸葛亮對關羽的種種布局處處體現出了諸葛亮的無奈。而東漢時期因為一個“削藩”的問題,使得賈誼、晁錯、主父偃這三個本來不相關的人物像糖葫蘆一樣被穿了起來,共同演繹了一出東漢時期的曆史大戲,其中,個人命運與國家前途的交織碰撞、英雄在抱負遭遇事實之後的欷歔無奈,都被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賈誼的生不逢時,晁錯的滿腔熱忱,主父偃的恃才傲物,都是那個時代的特色。在這裏,我們也很容易看到,曆史具有驚人的相似性,從小父母雙亡的和珅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了他人生的頂峰,從此和珅開始了一段違背其本性的斂財之旅,最終慘死獄中;同樣,青少年時期飽受他人白眼的主父偃也在成名之後瘋狂地濫用手中的權利,最終走向了一條不歸路。這種相似性給我們的啟發,也正是曆史真正的魅力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書中,我們從很多曆史事件中看到了現代策略的影子。回顧曆史的片段,我們在眾多著名的曆史事件中和曆史人物身上都看到了今天傳播學和輿論學的影子。中國曆史上表現最突出的幾個“輿論學大師”紛紛登場,善哭的劉備,善於製造輿論氛圍、自己順水推舟的趙匡胤,以及不研究輿論傳播規律而被屎盆子扣了幾千年的董卓……這些人物的傾情演出,使得我們對一些司空見慣的曆史事件有了全新的認識角度。
男女的性別差異一直是現代心理學所研究的熱點,盡管古代沒有明確地出現心理學這門學科,我們還是看到了現代心理學在古代曆史中活躍的影子。從男性心理和女性心理入手來看一些曆史事件,讓我們看到了兩性差異在處理問題上所表現出的巨大的不同。有一些曆史人物克服了自身人性上先天的弱點,很好地把握和利用了優點,成就了不可思議的成績;有一些曆史人物則始終無法超越自身的人性弱點,最後成為了曆史上令人遺憾的感歎號;還有一些人曾經很好地克服了自己人性上的弱點,成就了事業,但年老之後還是被那些蠢蠢而動的欲望所左右,晚節不保。全文的最後一部分從我們所熟悉的《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中發現現代心理學的痕跡,討論了諸如“離間計”的心理發生基礎等問題,這樣一來,那些離我們很遙遠的曆史人物也仿佛在我們眼前鮮活了起來,顯得更加生動有趣。
胡適先生說:“曆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對於真正的曆史原貌,也許遠非我們這些後人所能還原清楚,因為這中間有太多的曆史線索已經變成了歲月中的風塵,但曆史之所以成為了後世研究不絕的樣本,是因為那些時空的碎片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帶有智慧的線索,也就是我們所反複研讀的曆史中的計謀與策略,這些經典的計謀與策略,至今還在現代人的行事準則中發揮著作用。按照這些線索,我們看到了每個人心中的曆史,享受著曆史賦予我們的精神食糧。這就是中國曆史中的智慧帶給我們的心靈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