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太極推手——剛柔並濟的智慧遊戲(1)(3 / 3)

這裏我們可以說說有關漢武帝的兩部野史,一部叫《漢武故事》,一部叫《漢武帝內傳》。《漢武帝內傳》說得更神乎其神。漢景帝夢見一個神女,拿著一個太陽送到王美人的嘴邊,王美人把這個太陽吞了。吞下太陽以後,她懷孕十四個月,生下的孩子就是漢武帝。這個說法顯然有很強的杜撰意味。倒是“日入其懷”,在《史記》《漢書·外戚傳》當中都有記載。不過,這一記載的真實性也是相對的,因為這個夢畢竟是王美人自己做的,其中的真真假假也隻有王美人自己清楚了。

在“日入其懷”的吉兆之下,劉徹誕生了。這一年,漢景帝順利登基。可見,劉徹真是一個吉祥的孩子。身為十皇子,劉徹的地位並不顯要,但深得父王寵愛。在他四歲時,漢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劉徹被立為膠東王。同年,漢景帝又封他的長子,也就是栗姬的大兒子劉榮做了皇太子。漢景帝遵從祖製,“立嫡”不成,選擇“立長”。王娡拋夫棄女,投入了老本兒,終於生了龍子,封地封王,首戰告捷。但是,她的野心並沒有到此終止,因為她的目標遠遠不是一個諸侯王那麼簡單。

◎ 步步為營,巧抓靠山

我們先來看看王美人也就是王娡進宮的前前後後。首先,一個已婚並育有一女的女子被送到了太子宮中,在封建社會,這件事本身就令人瞠目結舌。因為即使漢朝民風再開放、王娡再美貌,太子也決不會接受這樣的女子為妻。王娡一定是隱瞞了婚史,而隱瞞得如此成功,說明王美人母女確實有過人之處。

王娡姐妹進入太子宮後,主要的任務似乎就是生孩子,姐妹倆加起來就生了五男三女,這一方麵反映出王氏姐妹超強的生育能力,另一方麵也反映出了太子對姐妹倆的寵愛程度。這種一片大好的局勢,與王氏姐妹,尤其是王娡的緊密布局有著密切的關係。

前麵我們作為反麵教材提到了因錯誤估計自身實力、挑戰宮廷爭鬥潛規則而失敗的栗姬,栗姬的悲劇下場除了自己的愣頭愣腦外,王美人的見縫插針和一次次推波助瀾也是壓在栗姬身上的千斤稻草。與被醋意衝昏頭的栗姬相比,老練的王美人簡直就是一個玩兒轉宮廷潛規則的操盤手,栗姬走的每一步錯棋都被她很好地加以利用。當長公主正因為栗姬拒絕與自己結為親家而被氣歪了鼻子的時候,聰明的王美人敏感地嗅到了這一事件背後潛伏的巨大機會,從王娡到王美人,我們不難看出王美人高超的關係運作手段,這一次她當然沒有放過栗姬拱手而讓的大好時機,及時地靠上了失意的長公主,與長公主結親,成就了曆史上一個流傳千古的成語——金屋藏嬌。在這件事上,我們與其說是王美人善於謀算,倒不如說是栗姬的不識時務給了覬覦太子之位已久的王美人一個機會。野心勃勃的王美人搭上了丟了麵子的長公主,這一珠聯璧合的組合各取所需,一個把王美人當做爭奪太子之位的潛力股,大力扶持;一個把長公主當做搞定漢景帝的秘密武器。她們目標一致:推倒栗姬,廢掉劉榮,讓未來的漢家天下掌握在這一對親家的手裏。

王美人和長公主的這一強強聯手在雲譎波詭的後宮爭鬥中可謂十分關鍵,利用和長公主的關係,王美人迅速地組建了自己在宮中的勢力,栗姬得罪皇親,王美人恰恰通過結親靠攏皇親,無形中給自己加大了鬥爭的砝碼。表麵上看起來,栗姬受寵,因為兒子劉榮被立為太子,而王美人母子與栗姬母子比起來,似乎並沒有優勢可言,局勢超乎尋常地向栗姬母子展開了光明的一麵。栗姬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不把主動求親的長公主放在眼裏。然而,政治鬥爭有時表麵上看起來是風平浪靜,形勢一片大好,背地裏可能早已是波濤洶湧、暗流密布了。栗姬恰恰沒有看到自己這一盤棋上一個關鍵的盲點,就是封建王朝王位繼承時的“立嫡立長”傳統。太子劉榮雖然是皇長子,但栗姬卻不是正統的皇後,不管你栗姬多麼受寵,薄皇後多麼失寵,薄皇後也還是皇後。盡管漢景帝有一萬個廢掉薄皇後、立栗姬為後的理由,可他偏偏沒有這樣做,這實際上已經很耐人尋味了。從漢景帝的為人處世風格來看,這一局麵的形成絕不是他無意而為的,他想以此來繼續考驗栗姬和太子的可能性比較大。

從辯證法的角度來看,這一局麵的形成有正反兩方麵的意義,正麵意義:說明漢景帝還是比較看重栗姬母子的,在眾多妃嬪中,他似乎更傾向於對栗姬委以正宮大任;反麵意義:這種特殊的偏愛也不是完全絕對的,不廢薄皇後,就是一個信號,對於栗姬來說,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而對於野心勃勃的王美人來說,這又是一個吉兆。可惜的是,辯證法沒學好的栗姬隻看到了事物光明的一麵,卻沒有看到形勢凶險的另一麵,拒絕了長公主,從某種程度上講,也就是拒絕了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拒絕了登上皇後寶座的機會。

◎ 暗度陳倉 一朝製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