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太極推手——剛柔並濟的智慧遊戲(5)(1 / 3)

當時,乾隆給和珅6歲的兒子賜名豐紳殷德,又將自己最寵愛的小女兒和孝公主許配給豐紳殷德,並於乾隆五十四年結婚。這門親事,既給和珅帶來經濟上的利益,又使和珅在政治上得到了不可估量的好處,最終留得了全屍,其子豐紳殷德也因為與公主是夫妻而逃過了懲罰。

和珅倒台,家產被抄,其家產中各種珍寶無數,甚至比皇宮中的都要豐富,請看和珅被查抄的家產清單的部分內容(出自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藏的《和珅犯罪全案檔》):

“正屋一所十三進,共七十八間;東屋一所七進,共三十八間;西屋一所七進,共三十三間;東西側房共五十二間;徽式房一所,共六十二間;花園一座,樓台四十二所;欽賜花園一座,亭台六十四所;四角更樓十二座(更夫一百二十名);堆子房七十二間(檔子兵一百八十名);雜房六十餘間……

“古銅鼎十三座、玉鼎十三座;端硯七百十餘方;玉磐二十架;古劍兩把;大自鳴鍾十架、小自鳴鍾三百餘架;洋表二百八十餘個;玉馬一匹(高一尺二寸、長四尺);珊瑚樹八株(高三尺六寸);大東珠六十餘顆(每顆重二兩);珍珠手串二百三十六串(每串十八顆);珍珠、素珠十一盤;人參六百八十餘斤(估銀二十七萬兩)。當鋪七十五座(本銀三千萬兩)、銀號四十二座(本銀四十萬兩)、古玩鋪十五座(本銀三十萬兩);玉器庫二間(估銀七千萬兩)、綢緞庫四間(估銀八十萬兩)、鴛鴦呢一百十五版、五色羽毛六百版、五色嗶嘰二百版;皮張庫二間(元狐十二張、色狐一千五百二十張、雜狐三萬六千張、貂皮八百餘張);銅錫庫六間(共二萬六千九百三十七件);玻璃器庫一間(共八百餘件);藥材庫二間(估銀五千兩);地畝八千餘頃(估銀八百萬兩)……”

和珅的一生,無限風光過,也無盡悲涼過。風光的時候,是和珅善用進退原則的時候;悲涼的時候,是和珅拋棄了自己小心遵守一輩子的進退原則、大肆釋放本性的時候。

和珅從一個富家子弟淪落為父母雙亡的孤兒,這種無依無靠的早年經曆使他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在封建官場混出一番成績,就要有所倚仗。倚仗權力就是“進”,但“進”是須要付出代價的。娶了尚書英廉的孫女兒,得以混進權力高層,這也是“進”;麵對英廉的提親,雖然當時關於這部分的史料已經無據可考,但是以當時和珅的地位來說,根本不可能拒絕這門親事,自己沒有權力拒絕一門別人安排的婚事,做“倒插門兒孫女婿”,這是“退”。這時候,什麼個人的喜好啊、愛情觀啊,該隱藏的就要隱藏,該壓抑的就要壓抑。因為這是為了“進”必須作出的“退”。

從進入皇宮做一名小小的侍衛,到成為皇帝的寵臣、權傾天下,這中間,看似是一步步的“進”,又何嚐不是一步步的“退”所換來的。要想成為皇帝肚子裏的蛔蟲,就要以皇帝的喜好為喜好,以皇帝的標準為標準,完全拋棄自己的個性和愛好,做一條忠實的護衛犬。皇帝喜好詩詞,和珅就苦心鑽研;皇帝崇奉喇嘛教,和珅就和皇帝一起“密室修宗”……和珅在不斷給皇帝帶來驚喜的過程中,也把自己變成了一個符號,一個失去自身個性和價值的符號,從這個角度來說,和珅的最為風光的歲月,恰恰是他忍辱負重,不斷地“退”的歲月。

和珅的這一“退”,使我們有理由相信,和珅成為巨貪,是他對自我壓抑個性的一種釋放,因為憑借他的智慧和對“進退原則”的把握,怎麼也不應該把自己置於一個那樣明顯而且危險的位置。從前麵查抄家產的清單我們也可以看出,和珅在自己家裏蓄積了很多根本就不必要的財富,如:珍珠手串二百三十六串(每串十八顆)、玻璃器庫一間(共八百餘件)、貂皮男衣七百十三件、貂皮女衣六百五十餘件、雜皮男衣八百六件等等。這些物品的過度囤聚,恰恰是和珅在彌補自己多年為“進”而付出的“退”的犧牲;貪婪地聚斂財富,是和珅為自己半生的“退”作出的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