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舉手時沒舉手,該出列時沒出列,都算輸,可以罰輸者表演節目。該遊戲也可以變換角色,重複進行。
15.有趣的實驗
成長目標:
加深寶寶對密度的理解,提高寶寶的認知能力和動手能力。
簡單準備:
食用油、水、玻璃瓶和蜂蜜。
現在開始:
①家長拿出準備好的食用油、水和蜂蜜,分別舀出兩湯匙倒進一個玻璃瓶中,讓寶寶把瓶子的蓋子蓋上,並輕輕晃動瓶子。
②晃動瓶子一會兒後,讓寶寶將玻璃瓶放到桌子上。過一會兒,讓寶寶看看瓶子內會發生什麼。寶寶會看到玻璃瓶中出現了一個液體的“三明治”:最上麵的是油,水停在中間,而蜂蜜則沉到瓶子的底部。
還要知道:
會出現“三明治”的現象是因為這幾種液體的密度不一樣。在體積相同的情況下,密度越大的東西比密度小的東西要重。蜂蜜的密度最大,所以蜂蜜沉到了瓶底,而油的密度最小,則會浮在水麵上。但要注意,在搖動瓶子的過程中不能用力過大,不然蜂蜜就會溶化到水中了。
16.給氣球娃娃戴帽子
成長目標:
培養寶寶的專注力、觀察力、創造和思考能力。
簡單準備:
氣球1~2個,免洗杯1~2個(塑料杯、紙杯均可),彩色筆,皮筋,熱水少許。
現在開始:
①讓寶寶對氣球吹氣使其膨脹並用皮筋綁好,在氣球上畫一個娃娃臉,以增加遊戲趣味性。然後將熱水(約60~70度)倒入杯中約六七分滿。
②待20秒左右,把杯中的水倒出來,並立即將杯口緊緊地倒扣在氣球上,給氣球娃娃戴上“帽子”。那麼,“帽子”會不會掉下來呢?讓寶寶仔細觀察以下現象。過一會兒,輕輕將杯子提起,結果發現氣球也被吸起來了。
還要知道:
通過這個遊戲,讓寶寶認識空氣熱脹冷縮所產生的壓力變化,不必滔滔不絕地給寶寶講很多道理,遊戲的直觀感受是最有趣和最有效的學習。
17.空氣遊戲
成長目標:
培養寶寶觀的察能力和鍛煉寶寶的思維能力。
簡單準備:
塑料袋,白紙,橡皮筋,透明膠,果汁,漏鬥玻璃瓶。
現在開始:
①家長用塑料袋在空中揮一揮,塑料袋立刻就膨脹了。再用橡皮筋將袋口紮緊,一個充滿空氣的大氣囊就做好了。家長讓寶寶跟著媽媽做,讓寶寶感知空氣的存在。
②家長捏住一張紙,讓寶寶朝它吹氣,看它如何隨著吹氣而擺動,以此向寶寶演示空氣的流動。
③家長再把漏鬥插在一個玻璃瓶上,用透明膠將漏鬥和瓶口固定住,使它們連成一個整體,而且中間不能進空氣,再往漏鬥裏倒一些果汁。這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果汁隻滴入玻璃瓶幾滴,剩餘的就停在漏鬥裏不動了。讓寶寶想想這是為什麼。
還要知道:
當玻璃瓶注入果汁後,瓶子裏的空氣無法流出,也沒有多餘的空間讓果汁流入瓶子,果汁就被空氣頂住了,成了懸空狀態。這時如果把透明膠戳開一個小洞,讓瓶子裏的空氣跑出來,那麼果汁就能迅速流入玻璃瓶了。通過遊戲,家長可以讓寶寶知道空氣四處不在,雖然我們看不到它,但我們每時每刻都可以捕捉到。
18.空氣有重量嗎
成長目標:
通過遊戲讓寶寶知道空氣有一定的重量。培養寶寶的動手實驗能力,提高寶寶的思維能力。
簡單準備:
一根針,一根繩子,一根線,尺子,衣架,兩個相同的氣球。
現在開始:
①家長先讓寶寶思考空氣是否有重量,為什麼人走到哪兒都沒有被空氣壓著,而且能行走自如呢?
②家長拿出準備好的氣球和尺子,先將一個氣球吹成一個圓圓的大氣球(另一個氣球不吹)。再用線係牢氣球,不讓它漏氣。
③家長把氣球固定在尺子上,兩個氣球從末端到尺子中間的距離要一樣遠,然後把一根細繩係在尺子的中間,再用繩子把尺子的中間部位固定在衣架上。現在,尺子兩邊的氣球會怎樣呢?吹大的氣球似乎要重些,總是把尺子向下拉。
④讓寶寶用針把吹大的氣球紮破,再看看結果怎樣。(用針把吹大的氣球紮破以後,尺子和掛在它兩邊的氣球就變得平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