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4~6歲寶寶的親子遊戲 (6)(2 / 3)

還要知道:

空氣的重量很輕。家長可以讓寶寶自己做實驗充分感受空氣的重量:準備兩個氣球,把氣球都吹大後放在天平的兩邊,加砝碼使它平衡,然後用針把一個氣球的氣慢慢放掉,天平就會朝沒紮破的氣球那邊傾斜。

4~6歲寶寶的情緒與社會性發展

4~6歲的寶寶處於他律道德階段,他們“從行為的物質後果來判斷一種行為的好壞,而不是根據主觀動機來判斷”。例如,他們認為打碎的杯子數量多的行為比打碎杯子數量少的行為更壞,而不考慮有意還是無意打碎杯子。皮亞傑與英海爾德在談到這個時期的寶寶特點時說:“道德實在主義引向客觀的責任觀,曆而對一種行為的評定是看它符合法律的程度,而不管是出於惡意的動機違反這個原則,還是動機好卻無意違反了規則。”

先從4~5歲的寶寶來說吧,他們這個時候有些傲慢、自信和獨立的反抗意識,所以常常被大人認為喜歡反抗。這個時候的寶寶喜歡熱鬧,不愛一個人玩。他們開始認識到,他的朋友不僅是遊戲夥伴,而且會對他們的思維和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他們渴望和朋友保持一致,會通過改變自己的一些小行為來贏得別人的讚賞,甚至會超越一些家長從一出生就教給他們的原則與標準。他們意識到生活中有很多有價值和有意義的事,如會要求觀看某些電視節目,而且還能發表一些自己的小看法。

盡管這時的寶寶對“好”與“壞”有了些模糊的意識,但他們的道德觀仍然很簡單。他們遵守某項規則,並不是因為他們理解這項規則,大多是因為這樣可以避免家長的懲罰。在他們的思維中,所有結果都是故意的。這個時候,家長要慢慢地教會寶寶區別意外和錯誤行為。

整體上來說,這個時候的寶寶通常是非常快樂的。他們樂於助人,喜歡思考並談論自己的想法,基本上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對別人的表揚也能作出相應的回應。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的內心世界也越來越豐富,他們知道怎樣去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自尊心也更強了。如果聽到不順心的話,就會賭氣不理人。在這種時候,家長在教育寶寶的時候更應注意方法,因材施教,身體力行,為寶寶樹立好榜樣,尊重寶寶,保護他們的自尊心。

到了寶寶5~6歲的時候,他們開始懂得如何掩蓋自己的情緒,來適應家長的反應,但他們對情緒的控製能力仍然不強,碰到一些不順心的事,還是容易產生情緒波動,一會兒哭一會兒笑,常常表現出多變的一麵。

5歲多的寶寶道德感、審美感逐漸增強,他們開始按照社會行為標準識別善惡好壞,在家長的指導下開始知道環保的重要性,知道哪些是危害性行為,也知道一些簡單的職務。這個時候,家長不妨再多教給寶寶一些基本的社會準則和一些要在平時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的規則,同時要用誇獎來鞏固寶寶的利他行為。比如,寶寶會主動幫媽媽做點兒家務,會給奶奶捶捶背。這時候家長就要多給予寶寶鼓勵和誇獎,讓寶寶體會到自豪感和成就感。

平時,家長也要善於觀察寶寶細微的情緒變化,鼓勵寶寶說出自己真實的內心感受,告訴寶寶正確的情緒應對方法。這樣,寶寶的應對策略才會更有效。

5歲以後的寶寶會在乎別人的注意,而且有和他人交往的需要。如果有小朋友孤立他,他會感到沮喪。另外,如果家長平時對寶寶態度冷淡,特別是在寶寶做錯事後對寶寶不理不睬,寶寶就會產生挫敗感,這樣很不利於寶寶健康情緒的發展。

良好的情緒示範、家庭和睦、家庭關係親密對寶寶的成長非常重要。家長熱情、樂於助人、關愛別人等良好的情緒都會給寶寶帶來積極的影響,所以,平時家長要公正地對待寶寶,適當地滿足寶寶的需求,千萬不要恐嚇威脅寶寶,也不要溺愛寶寶。

為了讓寶寶多層麵地體驗人際關係,家長應該進一步拓寬寶寶遊戲的空間和範圍,讓寶寶多與比自己年長的或稍小的寶寶在一起做遊戲。這種大帶小、小帶大的遊戲形式能增強寶寶謙讓和友好的行為,幫助他們學習社會交往的技能,從而促進寶寶的社會性發展。

社會性發展是寶寶心理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特別是在21世紀的今天,社會性發展更是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的重要素質。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培養寶寶的認知能力。

1.小朋友愛清潔

成長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