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帶著小女兒賈琛到西北與賈政團聚。
王谘進門先請安,謝過弟妹趙晴親手端來的熱茶。趁著這點功夫,她還細細端詳了一番弟妹,膚若凝脂又粉麵含笑,顯然產後恢複得不錯。
史令儀把丈夫的意思透露給兒媳婦,王谘毫不猶豫道:“媳婦兒也瞧著史大姑娘很好。”
作為母親,王谘也有些偏心,隻是她偏愛的孩子正是最貼心最聰慧又最懂事的大女兒賈瑗……至於兩個兒子,她的評價十分中肯,賈珠大約止步於二三品,而二兒子寶玉他根本不是當官的料兒!若是真借著自家名頭娶來個名門淑媛,與不上進的寶玉成婚後沒準兒就成了一對兒怨偶。
而史大姑娘卻是真心不計較這些。其實就算婆婆今天沒提起此事,王谘也要找機會探探口風。
史令儀一聽,就知道兒媳婦真心願意。她這會兒倒是擔心起寶玉的反應了。
事實證明史令儀這位祖母好像一直都猜不太準寶玉的心思,不論她是否還拿寶玉當~命~根~子一樣溺愛。
正值初夏,西北本該是一片草木繁茂的欣欣向榮之景。寶玉卻在城外親眼見到戰亂過後,殘桓斷壁、田地荒蕪的慘狀,他觸動極大,心裏那些兒女情長早不知道拋到哪裏去了。
雖然在討伐造反的忠義王之時,聖上大軍多是圍而不攻,但久困之下人心浮動,再加上忠順王當時很是吃了些大虧,於是部分兵將趁著他纏綿病榻之際,劫掠起當地百姓,百姓不堪忍受,這才舉家遷移,甚至有不少人躲入山林之中……
西北新任的官員主要任務便是撫民安民,百姓聽到消息或是官吏們的勸說,也逐漸回歸家園,但這需要時間,又過了耕種的時節,這些百姓暫時隻能先靠救濟過活。
這一路上見到麵有菜色、甚至瘦骨嶙峋的百姓,寶玉便命隨從送上他們攜帶的口糧,聊表心意。雖然還沒到易子相食,餓殍遍野的地步,寶玉也有了幾分興亡皆是百姓苦的切膚之痛。
寶玉神色鬱鬱,回到府中時知道父親尚未歸來,便悶在書房裏奮筆疾書,以宣泄心中不平。
話說寶玉安插在隨行隊伍裏的蔣玉菡和襲人,早早就被他爹發現了。
賈政自然沒把一個小戲子和小丫頭的生死放在心上,可聽了寶玉身邊的長隨回稟過蔣玉菡如何與寶玉相識,又為何躲在車隊之中,卻決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在賈政看來,寶玉這個兒子雖然不務正業,但勝在仁厚還有幾分俠義之氣,但凡跟著他的人,他都能盡力照應。這種性情其實很得人心,不僅仆從忠誠,甚至還能結交上幾個真正的朋友。
至於忠順王府和自家早就是解不開的冤仇,哪裏就差上這一筆了?
傍晚時分,賈政回府,聽說兒子又在書房裏待了大半天,他便親自過去瞧了瞧。等到看見寶玉落在紙上的字句,他欣慰之情簡直溢於言表:若說寶玉以前的詩句雖有靈氣卻限於小情小愛的話,這回卻能看出些邊塞詩人的味道來了。
全家唯一一個“異類”的父親,賈政壓力也挺大的。發現寶玉真的長進了,興奮不已的刺史大人當晚也寫了封家信:趕緊向媳婦報喜。
得了“喜訊”的王谘更是頻繁跟著婆婆史令儀出入史家。
史令儀這會兒也瞧出來了:哥哥史騫和嫂子王彥都挺樂意讓湘雲嫁進榮府。如今局勢微妙,史家和北靜王府一樣,已經不太在意什麼“換親不妥”了。
作為文臣,尤其是人口不太多又從不結黨的文臣,讓兒孫們和知根知底的武勳世家結親,才更妥當也更安心。
至於湘雲的母親意思也挺明白:見過世麵的男人總比孤陋寡聞的男人更能把持得住吧?
這話還害得王谘反複思量了一整天:這是誇寶玉吧?
這婚事就在賈璉成親之前便定了下來,完全繞過了寶玉和湘雲,也壓根就沒問過他倆的心意。
聽到自己將要迎娶湘雲,寶玉當時就愣住了,之後便是五味雜陳:他傾心於林妹妹,可是他再傻也知道姑父姑母都沒看中他。至於湘雲妹妹,他自己也有些遲疑,說他對湘雲妹妹沒有情意絕對是說謊,但二人之間卻又不是他和林妹妹那般情投意合、兩小無猜……
京中的湘雲聽說自己的婚事,登時就紅了臉。嫁給寶玉哥哥,湘雲自己也是樂意:她覺得寶哥哥脾氣好,又跟她合得來……
誰的閨女誰知道!湘雲的娘太明白女兒這是……還沒徹底開竅呢。說起“脾氣好、合得來”這兩條……雲兒和榮府的璉表哥、珠表哥還不是合得來?換成嫁給這兩個表哥之一,估計女兒心裏也一樣樂意!
不管怎麼樣,這門親事也算是“皆大歡喜”了。
可就在賈璉成親的前一天,二皇子在江南遇刺的消息傳進了京城……
作者有話要說:JJ神速我都有些不適應了。
昨天沒更是因為我壓根就沒刷出來後台,今兒補了點字深夜來一發,居然都看不到旋轉的小菊花了。話說*要是能保持這個速度,抽一下也值了,我現在就怕她不!禁!誇!
☆、第67章
消息傳來,史令儀心口一滯:二皇子身邊有她兩個兒子!親生的,而且親手養大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