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的時候,個人操守很是值得一提:他和他爹一樣,不僅能容人,更能善待自己人,尤其是功臣。如今聽說弟弟坑了自己人,太子良心還小有不安。

而聖上跟長子夫妻倆關心的地方又不太一樣。

二皇子身邊當然有聖上的人,守衛第一,傳信第二。江南也有些品秩不太高的官員投奔了費家,能正經跟太子搭上線的人物至少也是刺史這一水準。

也正是因為有了能傳回消息的人物,太子也就沒往二皇子一行之中再安插自己的心腹,也沒想借機撈上什麼好處——也正是這一點,讓聖上對太子越發欣賞和放心:誰都知道二皇子再無能,也能弄倒幾個官員,這空缺可不又讓不少人動心?可太子真是把持得住,這種時候也全沒想過順手撈點什麼。

自己的長子不僅仁厚、沉穩,還並不貪婪,和他相比,老三老四和老五……聖上眯眼看著禦案上攤開的幾本折子:朕再給你們一次機會。

聽說二哥遇刺,在沒得到更多消息佐證的時候,三四兩位皇子便在下朝後齊齊去拜會了各自的“高參”,今早也先後遞了折子上來。

他們兩個就像是商量過一樣,都向父皇請命,去江南照顧二哥,並接手二哥的職責。

至於本該在此時做些文章的忠順王府,卻沒有任何應對,因為忠順王薨了……世子隻得和親爹沒了一年多的南安王世子,不,如今已經襲了爵,成了南安王的“好友”一起悶在家守孝了。

在府中書房,忠順王世子獨自一人,一身生麻孝服,他的臉色都沒比衣料眼色好看上幾分:老爹死得不是時候啊……

他算計過二皇子和已經自盡的忠義王世子,在回京並交回兵權之後便到了兵部任職,這回丁憂也隻能把這個實缺送出去了,但無論如何,就算送也得是送到自己人的手裏。

正好熟人故舊上門吊唁時可以見麵好好商量,忠順王世子輕歎了一聲,看著案上老爹的遺表,忽然悲從中來:一直為他遮風擋雨、出謀劃策的親爹再也見不到了……

卻說江南不得不待在房中的二皇子也不太舒服,他正在等人出麵給他個交代。

二皇子早已悟出皇子的確地位尊貴,但同樣也挺遭人嫉恨。因此他在到江南之前也做足了準備:譬如說初期打不開局麵,當地有問題的官員不配合且暗中使絆子之類……

但江南總共六位封疆大吏,竟有一人公然對他整治吏治和鹽鐵兩項買賣表達了不滿,更有三位態度微妙,剩下一個牆頭草,至於最後那位……是聖上的心腹!目前,也隻有這位能盡力支持他,並在處境艱難時說些真話。

足見宗室的王爺們,尤其是西南那二位手伸得多長了!

正所謂槍打出頭鳥,二皇子這時挺沉得住氣,也正想借鹽鐵一事發難,好好查一查那位公然和他叫板的高官——其實這位仁兄拿了西南兩位王爺太多的銀子,這些年也偷偷送了不少鐵器過去。若是不壓住二皇子的銳氣,讓他放棄追查,這位督撫深知自己會是何等下場!坦白講,他覺得自己死上三四回都不算冤枉,因此才不得不出頭抵抗……

其實若是南下的是三四五這三位皇子,這位督撫也不會這般態度分明地和欽差皇子硬杠起來。

因為那三位皇子抵達江南,著手公事時也會在摸底之後,發覺此行萬分棘手,改為抓小放大,活活稀泥,順便在江南收攏些人手,再和西南兩位王爺達成些心照不宣的協議,就會回京交差了。

而到來的偏偏是二皇子。這個如今也沒什麼私欲,更無畏懼之心,隻專心完成父皇心願的二皇子……其實江南官員們還是低估了這位皇子,二皇子在鹹魚翻身之後連節操都扔了!

二皇子可謂廣撒網,將帶來的能人暗中派了出去,過了半個月便逐漸收到回報:這位督撫的把柄可不難抓,知道他靠什麼發達的人也並不少,隻是那些證供卻難以拿到——多在各路官員、大商戶之手。

而且這位督撫和宗室王爺們也不好欺負,他們推出了一位聖上的心腹,此人在江南為官也順手撈了幾筆,可這幾筆都和鹽鐵有關。

追查到此,二皇子也隻得暫時停手了。陷入僵局,他自然召來了軍師們群策群力。計策有了,還缺個契機,也該是二皇子此行建功,他瞌睡了還真有人上前送枕頭。

先是有位親近西南的郡王在吃酒小聚時,說了一句“二皇子又該得些教訓”,隨後當地駐軍又有些人員調整……

二皇子抓準機會,他“果然”遇刺了!

話說要是跟來護衛的是賈敬,他一定會長跪不起請二皇子收回成命,但賈赦和賈攸可遠沒親兄弟這般正直。

賈赦先道:“無毒不丈夫,打仗沒點陰招能行?”

而賈攸則說,“咱們得琢磨好後路。”

再加上二皇子,三人一拍即合……有隨行護衛的大將幫忙作假,遇刺一事真的震住了整個江南官場。這回大家都知道,想救下那位一時不慎“一語成讖”的郡王,就得找個夠分量的替罪羊來換——而那位郡王知道得可真不少,如今他又被賈赦帶人扣住了,萬一關久了扛不住而招供,跑不掉的人可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