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7章 不買賬的人之人妖鬥法 (2)(1 / 2)

李迥秀雖然覺得有一種吃了死蒼蠅的感覺,可他還是覺得這個事情有利可圖,就奉旨當了張太夫人的情夫。張太夫人果然是個吉祥物,自從李迥秀當了情夫之後官運亨通,一路飆升至宰相。

自古以來,承攬工程都是一個肥差,有多少官員一頭紮進去,就再也沒有站起來,但前赴後繼,依然樂此不疲。李迥秀也不例外,拎著收錢的包就愉快地上路了。

我們熟悉的李迥秀是個不夠地道的無良文人,文章寫得還行,可撈錢對他來說,專業不算對口。他仰仗著自己是宰相,背後又有二張撐腰。工程剛開始啟動,他就按捺不住地索受賄賂,大撈特撈,結果被監察禦史馬懷素捉住了把柄,彈劾他貪贓受賄。

彈劾完了,馬懷素把那些貪汙的證據往武則天麵前一攤,人證物證俱在,李迥秀不認都不行。

結果工程還沒完工,李迥秀的宰相就幹到頭了,卷起鋪蓋卷被外放到廬州做刺史。魏元忠被貶的時候,眾大臣力挺不止。可對於依附於二張的李迥秀,隻有放炮慶祝。

李迥秀上路的時候,無人送行,挺張派那幫人沒人敢露頭,大難還未臨頭就各自飛。

李迥秀落馬並沒有引起二張警覺,他們還在積極尋找新的生財之道,對於他們來說,隻有財富才能帶來安全感。

他們與僧人萬壽商議,請求武則天向天下僧尼收稅,用來修建一尊巨型佛像。佛祖他老人家,如果知道自己的弟子被收稅,不知道會作何感想。

這又是一項浩大的工程,貪贓機會多多自不必說,還可倒賣木材大撈一筆。

當年的明堂大火燒毀了天堂內的巨佛,武則天曾經想過重修,但被狄仁傑勸阻。如今舊事重提,正好可以彌補當年的遺憾,武則天豈有不同意的道理。

長安四年(公元704年)四月,國家從各地和尚那裏征稅得十七萬餘貫,正準備投入修建,監察禦史張廷珪上書進諫,稱眼下府庫空虛,民生困蔽,不太適合大興土木。

張廷珪還同時指出,佛家提倡滅諸相,崇無為。如果興建大佛,就會填土伐木,破壞生態,也就會殺生。這樣就會逆佛而行,那麼念經拜佛還有什麼用?

進入暮年的武則天對佛的敬畏之心越來越強,她也知道自己再強也強不過佛祖他老人家,違背佛意的話不去說,違背佛意的事更不去做,所以這項工程最後成了爛尾工程。

工程雖然下馬,但沒有妨礙二張從中獲得好處。該拿的好處,一分沒少拿。因為和尚的稅很大一部分就進入了他們腰包,貪汙都貪到和尚頭上來了。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二張萬萬沒有想到,擁護李唐的朝臣早已盯上他們了。

對付陰人的最好辦法,就是用更陰的陰招。倒張派們經過幾個月不動聲色地搜集證據,在這一年的七月十二日突然出手,狀告司禮少卿張同休、汴州刺史張昌期、尚方少監張昌儀貪贓受賄。

隨著魏元忠倒台,倒張派們也開始意識到,生死對壘的時刻快到了。不是被對方吃掉,就是吃掉對方。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最好的進攻就是把對方打趴下。

自興泰宮返回神都宮城,主管政法工作的宰相韋安石,就把厚達尺餘的指控諸張的材料,擺在了武則天的禦案上。當然這些材料並不是捏造的黑材料,件件都屬實。

指控的材料翔實有力,時間、地點、人證、物證,一件都不少。他知道要將擁張派打趴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搞不好先趴下的是自己,而不是對手。

這麼多的證據,看得武則天眼更花了,當然年紀大了就是什麼都不看眼睛也會花的。看著看著,她就發現了其中的貓膩。這幫吃飽了沒事幹的家夥,又在想點子折騰自己身旁這兩個俏嬌娃。

真就那麼急不可耐,真就想讓老太太我長夜漫漫,心事無人訴。

武則天真的怒了,這幫人沒完沒了,打狗還要看主人的麵。在她的袒護之下,張昌宗和張易之又一次成了漏網之魚,而張同休和張昌儀還有張昌期就沒有這麼好的命了,同樣是姓張,差距怎麼就那麼大?三人因貪贓罪下獄,交給左、右台共審。

這次的廉政風暴主要目的是為了掀翻二張,二張逃脫,這事就等於白忙活一場。

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韋安石指揮左右台的甲士將三張逮捕入獄。同時選派得力預審人員,連夜突審。

麵對這麼多翔實的指控,身陷牢獄的三張不敢不承認,隻是把所有的罪名,一股腦往張易之和張昌宗身上推,說都是他倆指使幹的。三張以為,禦史台的人動得了他們,卻動不了武則天裙裾間的張五郎和張六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