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7章 不買賬的人之人妖鬥法 (2)(2 / 2)

武則天查看了三張的供詞,見實在躲不過去,隻得同意將二張先收監,也就在收監後的當天下午,張昌宗和張易之關入大牢還不到三個時辰,夏官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宗楚客,就拿著武則天的敕書將案子接手,同時將韋安石打發下鄉察看災情去了。

在宗楚客的一手安排下,數天之後,司刑正(有點相當於現在的最高法院大法官)賈敬言上奏,判張昌宗強買人田,按律可以罰銅二十斤抵罪,當然這也是武則天的意思。

不料四天之後禦史大夫(相當於總檢察長)李承嘉、禦史中丞桓彥範卻給出了完全不同的判決:“張同休兄弟贓款合計四千餘緡,張昌宗依法應當免官。”一向驕狂跋扈的張氏兄弟,終於把火燒到了自己身上。

張昌宗一聽說監察部門要將他的官職免去,趕緊像兔子似的跑到朝堂上,到武則天麵前去喊冤。我對國家有功,不應被免職。

武則天覺得這小子太沉不住氣了,搞得自己也下不了台,可她又不能不管,於是就順著張昌宗的話問朝臣們,你們看,張昌宗對國家可有什麼功勞?

這球踢得朝臣們一時之間不知如何作答,一個個你看我,我看你,臉上都沒有寫答案。這小子對國家有功勞嗎?他們應該對武皇有獻身精神才對。

也就在這時候,拍馬天才楊再思出場了,他邁著八字步慢慢走上來,給出了一個恰當的理由:張昌宗合煉神丹,皇上服用之後有效果,這應該是最大的功勞。朝臣們一聽,一片嘩然。張昌宗站在女皇身邊洋洋得意。武則天聽了,道:“昌宗既有功,可以功抵罪,官複其職。”武則天很是高興,不待其他宰相發話,立刻傳旨赦免張昌宗。他兩個親戚就沒那麼好運氣了,張同休貶為岐山縣丞(今陝西省岐山縣),張昌儀貶為博望縣丞(今河南省方城縣西南)。

楊再思是個無恥之徒,當時很多人都看不起他。左補闕戴令言作《兩腳狐賦》以譏刺之,然而擁護李唐的大臣已視二張為眼中釘,豈會這麼容易就罷手?再思聞之甚怒,出令言為長社令。

兩天後,韋安石從附近區縣視察災情回來,見張易之等人在牢房裏,錦衣美食,吃喝玩樂,有滋有味地活著。韋宰相勃然大怒,當即下令將諸張剝去錦衣,換上囚服,移於別室關押,而後用車拉著諸張在獄中的豪華用具,直奔朝堂。

張昌宗貪贓案尚未結案之際,宰相韋安石便上表彈劾張易之等的罪狀,敕付韋安石及另一宰相唐休璟一同審訊。這兩人都兼任東宮屬官,韋安石為太子左庶子,唐休璟為太子右庶子。

史書上沒有明載張易之所犯何事,但案情性質似乎十分嚴重,以致武皇不得不再次出麵幹涉。她不願與兩位宰相直接衝突,又找不到理由為張易之開脫,隻好把韋安石外派到揚州去做長史,八月七日又以契丹入寇為由,任命唐休璟為幽營都督、安東都護,把他支到東北去。唐休璟臨行前,特向太子辭行,提醒他:“二張恃寵生嬌,屢失為臣之禮,必將生亂。殿下宜留心防備。”中宗複辟後,稱此言對他影響極深,一直深藏心中牢記不忘,神龍宮變前一度想召唐休璟問計。至此,我們終於看到了此案背後李唐皇族淡淡的影子,盡管隻是通過間接的反映。

擁李派大臣準備了數月之久,張昌宗貪贓案與張易之罪案幾乎同時發動,顯見圖謀乃大。然而如此聲勢浩大的舉動,僅半個多月就有了結果,張氏兄弟仍然逍遙法外,僅僅兩個親戚被貶外放而已,而擁李派卻損失了兩名宰相,可謂得不償失。

不僅如此,這年九月,宰相兼相王府長史姚崇也被武皇以突厥叛亂為理由外派為靈武道行軍大總管,雖然默啜可汗隨即求和並送回扣押多時的武延秀以示誠意,姚崇仍需以靈武道安撫大使的身份出使西北邊陲,其真實原因仍然是他得罪了二張。

太子東宮和相王府的人接連被調離外地,且都是名臣良將,當然會惹得天下議論紛紛,人心惶惶,對二張的不滿越來越強烈,怒火甚至延及到了武皇身上。

人們不明白她為何為了包庇兩個無德無功的男寵,把那麼多才華出眾的朝臣逐出神都,這不是“親小人,遠賢臣”是什麼?或者,她隻是想打擊李唐兩位皇子的勢力,她對兒子的調教還沒有結束?

大概不希望人們對她回歸李唐的政策產生誤解,武則天有意利用這次突厥請和的機會重返長安,在西京接待突厥使者,然而尚未成行,她便已病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