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0章 春天刮起的風暴之複唐;無字碑 (1)(3 / 3)

長安五年(公元705年)正月二十日,在濃濃的晨霧中,張柬之、崔玄暐、桓彥範及左羽林衛將軍薛思行等率領左右羽林兵五百餘人,佇立在玄武門下,焦急地等待著李多祚以及駙馬都尉王同皎等人。在這裏,我簡單地把整個政變計劃做一簡單交代。這次行動兵分四路,環環相扣。

第一路由張柬之和崔玄暐兩個老夥計帶領部分禁軍將領和禁軍的士兵控製玄武門,隻要控製住了玄武門就等於控製住了入宮的必要通道。當年唐太宗李世民就通過這一招,幹掉了自己的兄弟,奪取皇位。

第二路由李多祚帶領部分禁軍將士到東宮迎接太子,把太子迎到玄武門,號令天下,然後兩路軍隊一塊兒彙合,進入皇宮,殺死二張,再逼武則天退位。

這兩路,可以說是整個政變的主體部分,隻要有一路出現紕漏,滿盤皆輸。

第三路是由太平公主策劃好的一些宮女在宮裏頭做內應,別看這些宮女平日裏低眉順眼,幹的都是伺候人的活,可逼急了,遞上一塊板磚,姑娘們也照樣敢拍;塞給一把刀,姑娘們也照樣敢捅。

第四路,就是由相王李旦和相王府司馬事袁恕己,一塊兒發兵,控製政府,進而穩定整個京城局麵。

張柬之首先安排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帶領部分將士去東宮迎接太子,太子一到,號令一出,大局定矣。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些士兵走到東宮門口,太子李顯開始反悔了。本來以為就是說說而已,誰知道來真的,不玩了。

李顯這邊一打退堂鼓,可害苦了來接他的將士。東宮門口,李多祚一行人,正在拍門叫人,拍了半天,門也沒開。

這時候的李顯正躲在屋裏發抖,心裏沒底就隻有靠抖來解決問題。雖說人不是被嚇大的,可李顯還真的是被武則天嚇大的。自從張柬之向自己和盤托出行動計劃,李顯就陷入了一種糾結的狀態。他在心裏不止一次地計算過成本,現在雖然是二張伴君側,可武則天畢竟還沒有將自己這個太子廢黜,如果逼宮不成,自己就是領頭造反的罪魁禍首,自己會死得很難看,他太了解自己母親的雷霆手段了。

李顯越琢磨越覺得這事不太靠譜,躲在門裏不肯往外邁步。太子成了縮頭烏龜,這些外麵的將士可就急了。他們又不是傻子,你太子會計算成本,我們也會。我們這些當兵的圖什麼,無非就是逼宮成功,你太子成了皇帝,到時候你吃肉,我們跟著喝點湯。

可令他們想不到的是,事到臨頭,太子卻不願意陪他們玩了。如果太子這張牌打不出去,他們不就成了造反了嗎?造反可是要滅九族的,這還了得。

這時候有個人站了出來,太子的女婿——駙馬都尉王同皎。他比一般人了解自己這個嶽父,怯懦、膽小、無主張。對待這種人隻有一個辦法,替他拿主意,就是綁也要將他綁上賊船。不然的話,後果不可想象。

王同皎上前拍門,內侍一聽是太子的女婿,忙把門打開。王同皎一把推開門房內侍,領著一行人,直闖內室。

正殿裏,太子李顯已穿好衣服,在那裏搓手來回踱步。他見自己的女婿帶著一行人闖了進來,不由得把自己的身子往後縮了縮,賠著笑說:“我,我還是不去吧,你們幹你們的。”

這句話差點兒沒讓王同皎哭出來,老丈人啊!你可不能拿這事當兒戲玩,會玩出人命的。

王同皎急得頭上冒火,恨不得拎起自己的老丈人就出門。他又急又氣地道,“先帝以神器付殿下,橫遭幽廢,人神共憤,二十三年矣。今天佑其哀,北門、南牙,同心協力,誅凶豎,複李氏社稷,願陛下暫至玄武門以服眾望”。也就是說,老丈人啊!您看當年先帝把國家交付給您,可惜您被自己的母親(武皇)廢掉了,如今已經二十三年都過去了,好不容易,今天宰相們和將士們同心協力,想要幫您恢複李唐社稷,請您趕快出來發號施令吧。

王同皎的話雖然說得句句在理,可李顯還是聽得心驚肉跳,渾身發抖。這些道理他比誰都明白,畢竟自己一路走來,九死一生,這種步步心驚的生命體驗早已融入了自己的血液。

李顯扶著牆,麵露難色說:“這小人是應該清除掉,可是現在聖上身體不好,萬一咱們興兵宮禁,嚇著她老人家怎麼辦?咱們還是從長計議吧(凶豎誠當夷滅,然上體不安,得無驚怛,諸公更為後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