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成敗彰顯誠信可貴 (3)(1 / 2)

小輝轉過身,看到那個老人一臉銀須,頭上戴著一頂樣式古怪的皮棉帽。“你來自印度吧,我猜你剛到這兒,要不你不會光著頭出門。”小輝點點頭。

“你看上去被凍壞了,在這樣的天氣出門,你得穿厚實些,不然你會凍病的。”說著老人摘下自己的帽子,然後遞給他,“戴上它,你會很暖和的!”

“你是在向我出售嗎?”小輝問道。

“這可是我祖父留下來的,我隻想把它借給你。你瞧——”老人用手指了指街對麵的一棟大房子,“我到家了,你明天這個時間再到這兒把帽子還給我吧。”老人說自己叫勞倫斯。

小輝戴上帽子,一股暖流在他身體裏湧動,他立刻感覺好多了。路過一家帽子商店,他走了進去,一看標簽,暗自一驚,最便宜的帽子也要300瑞士法郎!他轉身離開了帽子商店。

第二天,老人如約等在那裏。可是左等右等,小輝始終沒有出現!第三天,第四天……小輝一直都沒有出現。

“有個印度人竟然騙走了勞倫斯先生家祖傳的帽子。”這件事很快在小鎮上傳開了。

小鎮上的人很淳樸,於是,他們不再與鎮上的印度人為友,認為他們都是不可信賴的人!

小輝最終也沒能租到房子,房東們拒絕把房子租給印度人。他不敢戴勞倫斯的帽子上街,但他又買不到一頂新帽子,因為所有的商店幾乎都拒絕把帽子賣給印度人。

最後,他被凍出了病,而且病得很嚴重。

換位思考:

小輝一時糊塗,沒有還回勞倫斯先生的帽子,從而讓小鎮的居民對鎮上所有印度人都產生了不滿。一頂小小的帽子竟演變成了一個民族的誠信問題。你還覺得信守承諾是件小事情嗎?

成長感悟:

受人點滴之恩,當湧泉相報。不能讓小小的貪念擊垮誠信的堡壘。

失信的拿破侖

1797年3月,法蘭西總統拿破侖在盧森堡第一國立小學演講時,瀟灑地把一束價值3路易的玫瑰花送給該校的校長,並且隨口說了這樣一番話:“為了答謝貴校對我,尤其是對我夫人約瑟芬的盛情款待,我不僅今天呈獻上一束玫瑰花,並且在未來的日子裏,隻要我們法蘭西存在一天,每年的今天我都將派人送給貴校一束價值相等的玫瑰花,作為法蘭西與盧森堡友誼的象征。”從此盧森堡這個小國對這位“歐洲巨人”法國總統的話念念不忘,並把這段話載入史冊。

後來,拿破侖窮於應付連綿的戰爭和此起彼伏的政治事件,並最終因失敗而被流放到聖赫勒那島,自然也把對盧森堡人的承諾忘得一幹二淨。

誰都不曾料到,1984年底,盧森堡人竟舊事重提,向法國政府提出履行“贈送玫瑰花”的諾言,並且要求索賠。他們要求法國政府要麼從1798年起,用3個路易作為一束玫瑰花的本金,以5厘複利計息全部清償;要麼在法國各大報刊上公開承認拿破侖是個言而無信的小人。

法國政府當然不想有損拿破侖的聲譽,但電腦計算出來的數字使他們很吃驚:原本3路易的許諾,至今本息已高達1375596法郎。最後,法國政府冥思苦想,才找到一個使盧森堡人比較滿意的答複,即:以後無論在精神上還是在物質上,法國將始終對盧森堡的中小學教育事業予以支持與讚助,來兌現他們的拿破侖將軍那“一諾千金”的玫瑰花信誓。

換位思考:

也許拿破侖至死也沒想到,自己一時“即興”的言辭會給後來的法國帶來這樣的外交尷尬。希望你不要像拿破侖一樣,在未來的某一天要去為自己曾經的“失口”之約承擔責任。

成長感悟:

許諾隻在一瞬,踐約需要永遠。

意外的校友

有一家很出名的外資公司在中國的分公司剛剛建立,準備招聘一名中國人做執行副總裁,但開出的招聘條件卻是很苛刻的。

前來應聘的人都是具有高學曆的優秀人才。應聘現場就在這家公司的中國分公司經理辦公室,主考官是美國總部委任的中國區執行總裁彼德先生。

前麵已進去了好幾位應聘者,他們每個人出來時都似乎很高興,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最後一個被請進去的是王先生。他剛一走進辦公室大門,主考的彼德總裁看了他一眼,立即露出了興奮之情,像他鄉遇知己一樣熱情地伸手說:“你不是哈佛大學某某專業的研究生嗎?你當時很優秀,我比你高一屆,你還認識我嗎?”

王先生心裏一震:“他認錯人了!”因為他並不認識眼前這個美國考官,而且他也並未在哈佛上過學。此時,如果承認自己和考官是校友,無疑對應聘絕對有好處。但王先生認為,誠實比什麼都重要。於是,他冷靜而客氣地說:“彼德先生,你可能認錯人了。我沒有到美國哈佛大學學習過。我畢業於國內一所大學的企業管理研究生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