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這話的同時,他已做好了不被錄用的心理準備。
沒想到,主考的彼德先生露出驚喜之色,他說:“你比前麵幾位都誠實,剛才就是我們考試的第一關,現在我們進行第二關的業務水平測試……”
最終,這位王先生被錄取了。
換位思考:
如果王先生耍小聰明,不誠實客觀,那麼他連第一關都過不了,更別談其他的了。所以,不管在什麼時候,都不要心存僥幸,一定要誠實守信,堂堂正正做人。
成長感悟:
學識能力固然重要,但修養更為重要,沒有誠信的人是不能很好地立足於社會的。
謊言——災難的導火索
1946年7月4日,離華沙一百七十公裏的凱爾采市市民衝上街頭,見猶太人就打、就抓,有很多猶太人被抓到帕蘭蒂大街7號的一幢房子裏被活活打死。這場肆無忌憚的屠殺從早上10點一直持續到下午4點,有四十二人被殺害,其中兩人是被誤認為是猶太人而被打死的。
說來令人難以置信,這次屠殺竟是由於一個小孩說謊引起的。赫裏安,波蘭一個鞋匠的孩子,當時他和父母從二十公裏外的鄉村搬到凱爾采市,住了才幾個星期,他對城裏的生活很不習慣。7月1日,他偷偷搭車回到鄉村,找小朋友玩,三天後他又溜回城裏。
見兒子回來了,父親拿起鞭子就揍他:“你這頑皮鬼,這幾天跑到哪兒去了?是不是給猶太人拐去了?”孩子見爸爸很生氣,就害怕了,於是順水推舟地“承認”了這幾天是被猶太人拐去,還謊稱猶太人把他拐到帕蘭蒂大街7號的一個地窖裏虐待。
第二天上午,憤怒的父親到警察局去報案。在回家的路上,很多路人好奇地問父子倆發生了什麼事,父子倆繪聲繪色地說赫裏安被猶太人拐去折磨了幾天。
當時,雖然“二戰”已經結束,但德國法西斯灌輸的排斥猶太人的思想陰雲未散。幾個群眾聽信了謊言,異常憤怒,聲言要對猶太人進行報複,而捏造的“事實”在幾小時內一傳十,十傳百,越傳越走樣,甚至傳說赫裏安被猶太人殺害了。於是釀成了這一天對猶太人的屠殺慘劇。
如今赫裏安已經是個老人了,但每當他回想起這段曆史,就有一種負罪感。帕蘭蒂大街7號這幢房子如今已重新修葺,改為了紀念館。
換位思考:
小赫裏安的一句謊話,竟用四十二條生命作為代價,謊言的危害有時真無法預料。所以,一定不要說謊,要做一個誠實的人。
成長感悟:
謊話好出口,惡果難收回。也許不經意間的一個小小謊言,會給他人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而你也將會被內疚折磨一生。
岔路口的選擇
在新兵訓練營裏,李瑞和其他戰士都是剛剛入伍的新兵。他們每天要進行很多軍事項目訓練。李瑞並不是一個身體強健的人,雖然訓練很苦很累,但他很刻苦,訓練中從不耍奸使猾、投機取巧,而是嚴格按照教官的要求進行訓練。他相信自己一定會成為一個優秀的士兵。
有一次,教官組織訓練營的所有新兵進行一次十公裏越野比賽。李瑞非常不善於長跑,所以在越野賽開始不久,就被其他戰友甩在了後麵,一個人孤零零地跑著。越野賽是在山路上進行的,曲曲繞繞,一會兒他就看不見前麵的戰友們了。他跑著跑著,轉過了幾道彎,遇到了一個岔路口,路口豎著兩個標誌牌,一條路,標明是軍官跑的,另一條路,標明是士兵跑的。他遲疑了一下,雖然心裏對軍官在越野賽中都有便宜可占感到不滿,但他還是沿著標明是士兵跑的小徑跑去。
他沿著小徑跑了半個小時後就到達了終點,奇怪的是,終點上隻有幾個教官在那裏微笑著看他跑來,其他戰友呢?他跑過去,敬禮說:“士兵李瑞跑完全程,前來報到!”
教官們也向他敬禮:“祝賀你,李瑞,你獲得了越野賽第一名!”這怎麼可能?自己明明是跑在最後的啊?看他發愣,一名教官拍著他的肩膀說:“知道為什麼你能跑第一嗎?是因為岔路口的選擇讓你少跑了三公裏!”
過了很久,大批人馬才從另一條大路上跑了過來,他們跑得筋疲力盡。教官在總結訓話時說:“知道為什麼你們沒有跑贏身體素質並不好的李瑞嗎?因為你們在岔路口選擇了不該選擇的方向!”
換位思考:
李瑞本來是跑在最後的一個,但因為在岔路口他老老實實地選擇了屬於自己的跑道,而其他士兵卻選擇了本不屬於他們的跑道,所以他並不是贏在體力上,而是贏在了誠信上。不知你在麵對生活中的很多選擇時,能否做到誠信?
成長感悟:
人生中有很多岔路口,每一個路口都是一個誘惑和選擇,而每次的選擇必然都有一個結果與之對應,結果的好與壞,完全取決於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