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無憂。這是古代道德與幸福的關係。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這是現代道德和幸福的關係。
曆史上有多少仁人誌士,懷著對道德與幸福的追求,前仆後繼,才推動了人類曆史的發展,使人類從黑暗走向光明,從混沌走向有序,從愚昧走向文明。
修德不僅僅是為了別人,也是為了自己。一個有道德的人不僅是榮耀的,也是幸福的。
隻有不斷地提升道德修養,才能有至上的幸福。
陶母教子
東晉名將陶侃的母親湛氏,是中國古代一位有名的偉大母親,她與孟子的母親、歐陽修的母親、嶽飛的母親一起被尊為“四大賢母”。
湛氏出生在三國時期吳國的新淦縣南市村,在十六歲那年嫁給吳國揚武將軍陶丹為妾。生下陶侃沒幾年,陶丹就去世了,湛氏不得不帶著年幼的陶侃回到新淦娘家。母子倆孤苦無依,以紡織為生。湛氏小時候讀過一點書,因此她十分重視對兒子的教育,為了讓陶侃學到更多的知識,她日夜不停地紡紗。而陶侃也深知母親的良苦用心,發奮讀書,漸漸地便精通了各種兵法,後來還被太守範遙舉薦做了一名縣令。
在兒子即將起程赴任的時候,湛氏將兒子叫到跟前,語重心長地說:“侃兒,我這個做母親的苦了一輩子,現在總算盼到你有了出息。我希望你能做一個清正廉潔的人,要為民辦事,不要誤國害民。我為你準備了一份禮物,你到了官府再將它打開。”說著,湛氏遞給兒子一個紮好的包袱。
帶著母親送的禮物,陶侃來到了縣衙。他小心翼翼地打開包袱,隻見裏邊有一塊土、一隻舊碗和一塊白色的粗布。他先是一愣,隨即便明白了母親的用意。原來那一塊土是叫他要永遠記得家鄉的故土,那隻舊碗是叫他不要貪圖榮華富貴,而那塊白色粗布則是叫他做官要廉潔自律、恪守本分。
陶侃一直將母親的囑咐牢牢記在心裏,成為了一名有口皆碑的好官。
換位思考:
湛氏具有高尚的品德,並且十分注意言傳身教,在她的影響下,陶侃成為了一名受人尊敬的好官。湛氏送給兒子的三件禮物非常普通,甚至根本算不上是什麼禮物,但其中蘊涵的意義卻不一般。如果是你,能明白這三件禮物所包含的意義嗎?
成長感悟:
隻有正直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愛戴與尊重。
糟糠之妻不下堂
西漢末年,劉秀因被王朗追殺而趁夜由北向南逃跑。可是半路上,王朗追了上來,劉秀便與他展開了一場惡戰。那時,劉秀手下有個叫宋弘的大將,在戰鬥中不幸負了傷。當他們一路逃到饒陽時,宋弘傷勢加重,於是,劉秀便將他托付給了一戶姓鄭的人家,讓他在那裏好好養傷。
鄭家人知道劉秀的遭遇,很同情他,便答應收留宋弘。鄭家人待宋弘就像親人一般,每天給他端茶送水,照顧得十分周到。鄭家有個女兒,心地十分善良,時常為宋弘煎藥送水,噓寒問暖,關懷備至。宋弘為此深受感動。漸漸地,兩人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宋弘養好傷後,他們便結為了夫妻。
後來劉秀又回到鄭莊,宋弘便跟著他出征去了。在戰鬥中,宋弘屢立戰功,最後幫劉秀打下了江山。
當了皇帝的劉秀,一切順心,唯有一事讓他放心不下。他有個姐姐,因為很早便死了丈夫,終日悶悶不樂。看見姐姐每天愁眉苦臉的樣子,劉秀一點辦法也沒有。後來他知道姐姐十分欣賞宋弘,便想:“我身為當今天子,這點小事還能難倒我嗎?再說了,宋弘的妻子不僅年紀大,而且模樣也不如我姐姐好,向宋弘說親,他應該會同意的。”於是劉秀便讓人去向宋弘提親,本指望一說就成,沒想到宋弘聽完後卻說:“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意思就是說不能忘記貧賤時候交的朋友,不能拋棄和自己一起吃過很多苦的妻子。來提親的人回去將這事告訴了劉秀,劉秀聽完後,就知道宋弘不可能拋棄現在的妻子娶自己的姐姐了。劉秀很佩服宋弘的人品,不但沒有怪罪宋弘,反而更加器重他了。
換位思考:
宋弘如果休掉自己的妻子鄭氏,娶劉秀的姐姐為妻,那會為他帶來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但宋弘並沒有這樣做。你認為他的決定是對的還是錯的呢?
成長感悟:
即使榮華富貴擺在眼前,也不能離棄曾經與自己共患難的人。
紅燈籠
有一個小男孩,特別倔強,也很愛搗蛋。他經常犯錯誤,父母教育他,他總是不聽。有時父母氣極了,就會罵他。他常常傷心地想:“我一定不是我父母親生的。要不然他們才不會這麼狠心地罵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