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見了,都會熱情地回應他,但是,有一個人例外,他叫米勒,是一個年輕的農民。每次這位傳教士問候他時,他總是顯得很冷漠,從來也不回禮,許多時候,他還會裝作不認識傳教士。盡管米勒態度冷漠,猶太傳教士還是對他一如既往。就這樣,也不知道過了多久,有一次,當傳教士向米勒問好的時候,他竟然脫下帽子回禮說:“您也早!”
在這之後不久,二戰爆發了,德國納粹開始瘋狂地屠殺猶太人。這天,納粹分子來到了米勒的村子裏,將所有人,包括那個猶太傳教士一起抓了起來,押往集中營。當他們到達目的地後,一個拿著棍子的指揮官走在隊伍的最前麵,說:“左,右。”左邊的是猶太人,他們將等待死亡。而右邊的人,還有一線生機。米勒被分到了右邊,而傳教士還在忐忑地等待著。
當指揮官點到傳教士的時候,他渾身顫抖著走了過來。他害怕自己被分往左邊。當他看向右邊的米勒時,竟然不自覺地說道:“早晨好,米勒先生!”而米勒依舊麵無表情地回答說:“您也早!”他們倆的聲音都壓得很低,但還是被指揮官聽到了。最後,這位指揮官把傳教士指向了右邊,就這樣傳教士活了下來。
換位思考:
麵對米勒的冷漠,傳教士仍舊一如既往地向他問好。正是傳教士長期以來對米勒的友善救了自己一命。如果你也遇到一個如此冷漠的朋友,你會怎麼對他?
成長感悟:
友好對人,哪怕是一句問候,它的作用也很大。
單衣順母
周朝有個人叫閔損,字子騫,他是個孝順的孩子。子騫的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他的父親看他可憐,就又娶了一個妻子來照顧子騫。
剛開始的時候,後母還很照顧子騫,可是等她自己生了兩個孩子後,就對子騫漸漸冷淡了。
有一年,冬天就要到了,父親在外麵做生意沒有回來,而子騫的後母正在給孩子們做棉襖。她給自己的親生兒子做的棉襖裏是厚厚的棉絮,而給子騫做的棉襖裏卻是蘆花絮,雖然看起來很厚,可穿著一點都不暖和。
父親回來了,叫子騫幫忙拉著車子外出。看到子騫穿的棉襖比現在的妻子生的兩個兒子還厚,父親很欣慰。外麵寒風凜冽,非常寒冷,子騫什麼也沒跟父親說,默默地忍受著。後來,車的繩子把子騫肩頭的布磨破了,棉布裏麵的蘆花絮露了出來。父親心疼地抱著子騫哭了:“兒子,你受苦了!”回到家裏,子騫的父親憤怒地斥責妻子,並要休了她。
子騫的後母非常難過,和兩個小弟弟抱頭痛哭,難分難舍。於是,子騫跪下來,淚流滿麵地對父親說:“父親,如果母親在的話,就我一個人忍受饑寒,但是,要是你把母親趕走了,我們三兄弟都要受饑寒啊。求求你讓母親留下來吧!”
父親一聽,子騫說得有理,就把妻子留了下來。後母看到子騫這樣通情達理,非常羞愧。從此她改正了自己的錯誤,像對待親生兒子一樣對待子騫,一家人和和美美地生活在了一起。
換位思考:
如果你是子騫,當事實被揭開的時候,你是趁機報複對方,還是寬容原諒對方,給對方一個改過的機會呢?
成長感悟:
寬容永遠是一種對自己的恩賜和幫助,你能寬容多少人,就能贏得多少人的愛。
最好的饋贈不是鞋子
聖誕節前的一個夜晚,已經11點多了,鞋店老板史密斯夫婦送走了最後一位顧客,走到門口去關門。這時,他忽然看見一個孩子,正瞪大眼睛看著擺放著各種鞋子的玻璃櫥。這是個撿煤渣的窮小子,大約八九歲,衣衫襤褸,凍得通紅的腳上穿著一雙很大的鞋子,鞋子上沾滿了煤渣,已經千瘡百孔了。
“聖誕快樂,孩子,你在幹什麼呢?”史密斯先生問。
“我在祈禱上帝賜給我一雙鞋子。”小孩子眼中閃動著希冀的光芒。
史密斯夫人悄悄地對丈夫說:“要不,我們就送他一雙鞋子吧。”
“不,你去打盆熱水,然後拿一雙最好的襪子來。”史密斯先生說。史密斯夫人感到奇怪,但還是照辦了。
史密斯先生把孩子凍得發紫的雙腳放在溫水裏,對他說:“上帝沒有答應你給你鞋子,他隻答應給一雙襪子。”孩子失望極了,眼淚在眼眶裏打轉。
史密斯先生說:“孩子,我們每個人都對上帝有乞求,但是,上帝不可能給我們現成的好事,他會給我們一粒種子,我們隻有精心地去播種和努力,才會收貨豐碩的果實。”
一晃30多年過去了,史密斯夫婦已經年過古稀,這天,他們收到了一封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