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幸福來自道德 (2)(1 / 3)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那個為他們免去手術費的人就是王林。那時候,女孩的一杯牛奶,讓他走出了困境,完成了學業,現在他正是這家醫院的主任。當他看見女孩時,一眼便認了出來,於是,他毫不猶豫地為她墊付了所有的醫療費用。

換位思考:

王林是幸運的,他不隻是得到了女孩一杯救命的牛奶,還得到了這杯牛奶帶給他的人間真情的力量。女孩也是幸運的,她得到了王林的回報,而這樣的回報,正是女孩自己傳遞出去的關愛真情。

成長感悟:

獲得是一種快樂,給予也是一種快樂。獲得的快樂,隻是一個人獨自享受的快樂,而給予的快樂,卻是給予者和被予者雙重的快樂。不信,你也試一試。

悲觀和樂觀

一個男人有一對雙胞胎兒子,他倆長得一模一樣,除了他們的家人,誰也分不清誰是老大,誰是老二。但是,他倆有一點不一樣,一個超級樂觀,天天開懷大笑,遇到什麼事情都高興;另一個過分悲觀,整天愁眉苦臉,看見什麼都發愁。

父親想把兩個人的性格都改造改造,讓他們趨於平常。於是,他想出了一個辦法。

一天,他買了許多顏色鮮豔的新玩具,送給那個悲觀的兒子,讓他隨便玩耍,卻把那個樂觀的兒子關進了一間到處都是馬糞堆的車庫裏。

第二天清晨,父親匆忙跑去,想看看兩個兒子被改造得如何了。他先去看了那個悲觀的兒子,他正坐在一大堆好玩的玩具中哇哇大哭。“孩子,有這麼多玩具陪著你,你怎麼還哭呢?你為什麼不玩它們呢?”那孩子抽抽搭搭地說:“不行,玩了它們會壞的!”

父親無奈地歎了口氣,又到車庫裏去看那個樂觀的兒子。結果發現他特別高興,正在興高采烈地掏馬糞。

“喂,你幹什麼呢,這麼高興?”父親好奇地問。

“嘿,爸爸,剛開始,我以為這些馬糞裏麵有你給我送的小馬,後來我發現沒有,就開始把它們弄成馬糞城堡,準備打仗。你來得正好,你當敵方,我們開戰吧!”說著孩子就把一坨馬糞扔了過來,哈哈大笑著說:“哈哈,砸中啦!”

這位父親終於明白自己的改造是多麼徒勞了。

換位思考:

這是個充滿競爭的社會,許多人都麵臨著生存競爭和工作壓力,你是應該學那個樂觀的孩子積極向上呢,還是做那個整天愁眉苦臉、不知所措的孩子?

成長感悟:

人們常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文中父親的做法的確顯得徒勞無用。正因為一個人的性格隻要成型,就很難改變,因此我們從小就應該學會“做人”,做一個品德良好、充滿自信的人。

兩支蠟燭

有一位剛搬進公寓的單身女子,發現鄰居是一個帶著兩個孩子的窮寡婦。這個寡婦每天都要去樓下的菜市,撿回許多別人扔掉的菜葉做飯吃。不僅如此,他們一家三口,總是穿得寒酸又破爛,這讓單身女子一看到他們就躲得遠遠的,害怕他們跟自己熟悉後,纏著自己要東西,占自己的便宜。

有一天晚上,公寓裏突然停電了,到處都黑漆漆的。單身女子心裏非常著急,因為她明天一早還要交一份重要的文案。想來想去,她打算出門去找家24小時都營業的飲品店,到那裏去寫東西。就在她剛拿定主意的時候,門外傳來了一陣清脆的敲門聲。

單身女子上前開門一看,原來是隔壁那個寡婦的兒子。他微微一笑,說:“您好,阿姨。請問您有蠟燭嗎?”單身女子厭惡地看了他一眼,惡狠狠地說:“小東西,走開!這裏沒有你想要的東西!”並且,單身女子還在心裏暗暗地盤算著,要是小孩子不走,硬是纏著她要蠟燭,她就會毫不客氣地把他轟走。

可是,小孩聽完後笑了,隻見他從身後拿出了兩支蠟燭,遞給單身女子說:“阿姨,給您。我媽媽說,您一個人住在這裏,也許沒有準備蠟燭,就讓我帶兩支蠟燭過來給您應急用。”

單身女子聽完愣了幾秒鍾,她怎麼也沒有想到,這個小孩竟然是來給自己送蠟燭的。突然,她俯下身去,將小孩緊緊地抱在懷裏,流下了感動的眼淚。

換位思考:

單身女子害怕別人占自己的便宜,所以緊緊地包裹著自己,你是否也一樣?其實,別人也許不是來索取的,而是來給予的。所以,敞開自己的胸懷去接納更多的人吧!

成長感悟:

唯有真誠、善良,才是結交朋友、開拓事業最好的基石。

一聲問候的作用

有一個猶太傳教士,他一早起來都會去散步,在路上,無論見到誰都會揮手說:“早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