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2章 魯德威格印象(1 / 2)

我怎麼也難相信,站在麵前的就是魯德威格。因為事先有人向我介紹,他是一位81歲高齡的老人,這樣年邁的專家.定有年輕人攙扶相伴,可是,他竟然挺拔地賽一株翠柏,背不駝,腰不弓,滿麵紅光,雙目圓睜,炯炯有神,走起路,硬朗得可與年輕人較勁。

年輕的翻譯向我介紹了他的簡曆:老人係日耳曼民族。生於1916年,祖父即由德國移居美國,他於1938年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土木衛生工程專業,取得學士學位;1942年取得該校的碩士學位,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段時間,魯德威格在美國的海軍後勤部門做修建基地工作,晉升到上校軍銜。1965年,他到美國南卡羅裏那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環境工程專業)。之後,在波蘭一所大學任教10個春秋,70年代,與其兄長組織一家工程公司步入市場,逐漸將工作轉向環境工程專業,在美國幹了一段時問,後到泰國發展自己的事業。

魯德威格現為世界公認的高級環境工程專家,在同行中可列為前10名,他受世界銀行委托,隨國際專家團到小浪底移民區考察移民安置村的環境問題。

來到濟源的第一站,是看大峪鄉的良安移民新村,這個村莊原來在大峪鄉的山巒之中,全村有387戶,共1300多口移民,移民新村坐落在一望無際的軹城鎮的平原沃野,無論用水、用電、交通、種植條件,孩子就學。都較先前的大峪鄉的山區裏好多了。專家們進入這個村莊,村長向他們介紹過基本情況.魯德威格就迫不及待地向村裏走去,在東道主陪同下,他步履矯健,動作敏捷地從一個角落,走到另一個角落,他認真地檢查每一處供水設施,檢查每一個廁所,他不放過每一個有衛生設施和供水設施的地方,他工作得很投入,很專心致誌此刻,魯德威格在村西側與我相遇(我正陪同國內專家在了解移民生活標準),經人介紹,他知曉我是分管移民工作的副市長,很有與我談些什麼的願望,我們立足在村子的水泥路邊,隻見他一身深藍的衣服上沾滿灰塵,頭發上像有什麼雜物纏繞,我想,大概剛才他在不顧一切地工作了。他略帶微笑地說,你們良安村比昨日我檢查的兩個移民村好,你們這裏的廁所是水衝式的,特別是你們做到了24小時不停地供水,這樣使水管時常有壓力,否則,管道就易汙染。昨日檢查的村莊,一天隻有兩個小時供水時間,為什麼呢?因為那裏吃水不要錢,不應該說,不是不要錢,而是用多少水都是大家平攤,因為沒裝水表,這就造成用水大浪費,一有水,水管就嘩嘩亂流。所以他們就用限時用水的辦法達到節約用水,這不是個好辦法。你們良安村裝了水表,就避免了這種浪費。

魯德威格走進良安小學,首先看的還是廁所,看到孩子的廁所也有水衝洗,才放心地說,這樣好,若廁所沒有水衝洗,孩子很容易感染疾病,人應該有防疫意識,特別是移民,他們從山上移下來,硬環境比過去好了,可是,軟環境(說到這裏他用手指指頭)卻跟不上哩,落後愚昧的生活習氣不會一下子隨之移走,對他們要注意培訓引導。老人說著,將目光凝聚到我身上,說,希望焦市長一定重視這項工作,這不僅是環境問題,也是移民的切身利益。爾後,他話鋒一轉,略有些氣憤地說,昨天檢查××市的一個村莊時,發現搞設計的人把移民的房子基礎設計的太低,在旎工時,政府為了移民的安全,把基礎加高30公分,否則,是要出問題的。像這樣的設計人員,是失職,我要有權力,一定把他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