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中國曆史上,有一位著名人物叫葉名琛,他是湖北武漢人,道光十五年(1835)的進士。做官後的葉名琛挺會辦事,也還算清廉,所以十幾年後,他就被拜為大學士,並坐鎮廣州做了廣東和廣西兩個地方的大當家(兩廣總督)。
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一帆風順的葉名琛沒想到自己會栽在了廣州,而且還贏得個“美名”——六不總督。
1856年,中國的廣州海關因本國的商船“亞羅號”從事走私活動,依法逮捕了船上的幾名水手。可英國佬硬說亞羅號是他們英國的船隻,還說中國緝私人員侮辱了懸掛在船上的大英帝國國旗,要求中國方麵馬上放人,並賠禮道歉。不然的話,就要大炮伺候。
麵對英國強盜赤裸裸的威脅,葉名琛還算有骨氣,堅決表示隻放人,想要錢一個子沒有;想說對不起,也沒門!
聽到葉大人的這番話,英國那幫平時在中國橫行慣了的大胡子,氣得是哇哩哇啦亂叫,叫囂著要踏平廣州城。於是仗著自己家夥厲害的英國鬼子,派了三艘軍艦發動了對廣州的進攻,第二次鴉片戰爭就此拉開了它的序幕。
當一名士兵急匆匆地從外麵跑來府衙向他報告情況時,正在看書的葉名琛不慌不忙地端起茶幾上的茶喝了一口,然後很鎮定悠閑地笑著對來人說:
“要淡定,懂嗎?不就是來了幾隻破船嘛,隻要我們不答理他,等到太陽下山的時候,這幫紅毛鬼子自己就會溜走的。”
很淡定的葉大人隨即下令沿岸的炮台一律不許還擊。但葉名琛的裝聾作啞對於貪得無厭的英國人可一點效果都沒有,沒過多久,英軍就輕輕鬆鬆進入了珠江內江,兵臨廣州城下。
想輕鬆拿下廣州城的英軍,先是派人進城說要與葉名琛商量和談與投降的事情,但被葉名琛給拒絕了。然而不想講和的葉名琛又根本不去想抵抗的事,整天就在家裏求神拜佛,占卜算卦,希望神仙老爺能解解他的圍。葉名琛雖然是個文化人,但一直非常迷信,尤其癡迷那個被狗咬的呂洞賓。這次也不例外,英軍都打到了家門口,大家一致要求加強城防和組織民兵預備隊,可他一概不聽,還說:“呂洞賓祖師爺說了,他會保佑我們的。洋鬼子們待不了多久就得走人,所以大家別慌!”大家一聽,直搖頭歎氣,心想,見過當官的,沒見過這樣當官的,屁股都快燒著了,還抱著菩薩不放。行,就看菩薩怎麼救你吧!
阿龍記事貼
顢頇不是一個人的錯
在清末與外國侵略者的戰爭中,令人痛心的事情不斷發生。這是一場長矛對大炮的戰爭,顢頇(mān hān,指糊塗)的不僅僅是葉名琛,其實那個時代很多官員都和葉名琛差不多。有一個順口溜就是諷刺後來中法福州海戰的指揮官張佩綸、張樹聲、何如璋、何等的,順口溜說:“福州真無福,法人原無法,兩何沒奈何,兩張沒主張。”即使英明如林則徐,初時也說過“中國隻要不賣給洋人茶葉,洋人就會因消化不良而死”的話。
葉名琛等他偶像呂洞賓的保佑,人家洋鬼子可不信這套。見葉名琛不想讓他們省點力,英軍隨即對廣州城發動了猛烈的攻擊。見菩薩不幫忙的葉大人怕丟了自己的小命,哪還有心思去管守城的事,連忙找了個隱蔽的地方藏了起來。第二天,群龍無首的廣州城就被洋鬼子攻下,他們隨即進行了瘋狂罪惡的搶劫和殺戮,但在搶錢和殺人的同時,他們也沒忘了那個玩“躲貓貓”的葉大人。
英軍經過幾天的努力搜尋,終於在一座草深樹密的花園亭子裏,將葉名琛搜出。也見過不少世麵的葉大人,此時被嚇得癱倒在地,英軍想扶他起來,可堂堂的葉大人就像一攤泥,剛一站立,吱溜一下又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洋鬼子也拿他沒辦法,隻好吩咐他的隨從用擔架抬著葉名琛,費了老大的勁兒,終於把葉大人弄到了英軍的船上。
這時他身邊的隨從就對他說了:“葉大人,洋鬼子把你弄到這兒來,肯定沒安什麼好心,依我的看法,你還不如現在就趁洋鬼子不注意,投江殉國算了,免得受洋鬼子的窩囊氣,而且還可以留名千古。”但以前耳朵很靈的葉大人,這個時候卻好像聾了,他把頭偏向他的隨從,大聲地說:“你說啥?要叫我洗澡?你告訴洋鬼子現在水涼,洗不得。”這位怕丟了腦袋的葉大人還真會演戲。
不過這位貪生怕死的葉大人,後來的表現還算過得去。他後來被英國人弄到了香港,每天給英國人寫字、畫畫,而且落的大名都是“海上蘇武”四個字。後來他又被英國人押到了印度,來到印度的葉大人還抱著他喜愛的圖書——呂洞賓的大作《呂祖經》,咿咿呀呀念個不停。可他不知道,印度那是佛祖的地盤,家鄉的神仙可保佑不了他。
1859年4月,葉名琛在吃完從故國帶來的糧食之後,也許是良心發現,也許是想起了讀書人的老祖宗孔子的教導,最後他因堅決不吃英國人提供的咖喱飯而被活活餓死。
事後,人們總結葉名琛在戰爭中的表現——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稱他為“六不總督”。
【阿龍看熱鬧】
不能得過且過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得過且過,這是很多人的生活哲學。可問題是,當你抱著這種態度時,你就會整天無所事事,失去鬥誌,也就不會為將來做打算。人可以沒有理想抱負,可不能沒有麵包、饅頭!得過且過到一定時候,就怕連吃飯的錢也沒了!這時候,你還能糊塗過日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