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講不妨。”
“我們雖與大人地位懸殊,但此事非經過一種儀式,不足以昭慎重。您若是真心打算將來援引我們出頭,此刻就應該不存貴賤高下的念頭,與我們三兄弟結拜。一經結拜,便可共生死,永遠沒有改悔的。你肯和我們結拜,方可顯出你的真心。”
張文祥乍一提出這樣的要求,馬新貽也有些躊躇,堂堂大清三品命官,與匪類結拜兄弟成何體統。但若不結拜,難以穩住張文祥的心。未來發展難料,說不定可能連自己的性命都難以保證。
馬新貽低頭沉吟了一會兒,暗想道:張文祥主動請降其實是給了自己一個為朝廷將功贖罪的機會。若是招降了張文祥,不僅張文祥不會殺他反而會感激他,朝廷那邊也能有個交代。打敗仗丟軍隊的罪就由此用大功相抵,他何樂而不為呢。他飛快的一轉念,立刻作出十分爽快的樣子答道:“三位都是豪傑之士,將來必能為國家建立功業,絕非久困風塵之人,何談貴賤之分。結拜為兄弟,我很願意,以後便以兄弟相稱,手足相待。四個人也可同舟共濟,禍福同當,共建事業。”
二
張文祥打了勝仗後反要向一個俘虜投降,是有原因的。鹹豐五年,各路撚軍頭目在安徽雉河會盟時張文祥與史金彪、曹二虎相識,之後三人帶著自己的隊伍同去河南發展,互為響應、互相聲援。後又陸續取道湖北回到安徽。因三人性情相投,又在戰陣中生死與共,感(色色小說情勝似手足。張文祥與史金彪、曹二虎便結拜為兄弟。張文祥年齡最大做了大哥,史金彪為老二,曹二虎最小。
三人從皖南來到安徽北部的霍丘縣,雖然連戰連捷,但太平軍與撚軍在主戰場不斷失敗的消息卻讓大家心情都很沉重,深為今後的前途擔憂。三人都是久經戰陣的老將,知道他們此時之所以能在安徽得以容身,是因為清軍的大部主力都用在南邊的太平軍身上。還有一部分善戰的清軍則在山東與撚軍的主力決戰,才為他們留下這個暫時的生存空間。
史金彪雖然年紀比張文祥小一些,但卻頗具心機,處事老到,想事情要比常人周道。初到霍丘,史金彪就與張文祥、曹二虎商量道:“如今天下之大,卻無咱們兄弟容身之處。南麵天京已經被圍一年多了,浙江太平軍也不斷失敗,北麵盟主那裏同樣凶多吉少。大哥,三弟,你們可想過今後的出路沒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