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五月,李自成攻破北京,明福王在南京登上龍位。
大臣馬士英推薦任用魏忠賢的餘黨阮大鉞,米壽圖上疏彈劾。七月朝廷嫌壽圖多言,將他派往四川任按察使。當時,四川已被農民起義軍首領張獻忠所占據,朝廷又命令吏部簡堪任監司守令,跟隨壽圖西行。到了四川,與四川的督師王應熊,總督樊一衡等,聯絡各軍將領,號召遠近,逐漸收複了四川南部的一些郡縣。福王的南京朝廷敗亡,明唐王在雲南當了皇帝,提升壽圖為右僉都禦史,巡撫貴州;清順治四年二月,張獻忠的部將孫可望攻入貴州,布政司張旭及其家屬均被殺。壽圖逃往沅州,十一月,沅州又被攻破,壽圖與城同亡。
——選自《周祖文化與古慶陽》
(作者為原慶陽縣政協主席)
附錄二
宛平三米
馬南邨
在談論北京的曆史和文化傳統問題的時候,我們應該提到16—17世紀之間的兩位大書畫家。這兩人就是明末清初宛平的米萬鍾和米漢雯,當時號稱大小米。他們祖上是陝西關中的人,後來落籍到順天府宛平縣,所以他們自己和後人都公認為宛平人。
提起大小米,人們往往會聯想到宋代的米芾和米友仁。他們兩人也被稱為大小米,而且也都是有名的書畫家。不過,米芾和米友仁是父子兩人,是湖北襄陽人氏,並且生在宋代;而我們說的宛平大小米則是祖孫二人,又生在較近的明末和清初。這就使我們不能不對宛平的大小米感到更加親切一些了。
米萬鍾是一位很有學問也很有骨氣的人。他的生平為人確有許多值得稱道的好處。他出生於明代隆慶四年,即公元1570年。剛剛25歲就中了進士,當時是萬曆二十三年。第二年他就被任命為江寧令尹。不久以後,他奉命改任江西按察使。據稱,米萬鍾為政清廉,關心民刑和文教事業,所到之處,頗受中下層人民和文士們的稱頌。但是萬曆皇帝死後,光宗在位不到一個月也死了,在宮廷混亂的局麵下,醜跡昭彰的大宦官魏忠賢乘機把持了朝政,許多正直的官員陸續遭到陷害,米萬鍾當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由於米萬鍾平日鄙視魏忠賢及其同夥,並且屢次評議時事,他就成了魏忠賢的眼中釘。特別是魏忠賢的走狗倪文煥極力誣陷好人,當時被他陷害的有幾十人,重的嚴刑拷打致死,輕的則被削籍奪職。米萬鍾也受到了削籍奪職的處治。這是天啟五年,即公元1625年的事情。過了三年,到了1628年,即崇禎元年,明朝最末的一個皇帝,思宗朱由檢上台的時候,魏忠賢及其走狗倪文煥等論死,米萬鍾才重新被任命太仆寺少卿。不幸他剛剛上任,就在這一年去世,當時他的年紀隻有59歲。
他的生平,除在政治上參與了反對魏忠賢的鬥爭以外,一般地說,別的沒有非常突出的表現。但是,他卻有兩種特殊的愛好。第一是喜愛書畫,第二是愛玩石頭。這兩大愛好,使他獲得了精神上很大的安慰和愉快。
愛玩石頭,尤其是遇見各種奇石,他一定都要收蓄。如果有人要問:他有多少財產?那麼,就可以回答說:他的最大宗的財產,就是奇形怪狀的各種石頭!正因為這樣,所以他自己又起了一個名字,叫做“友石”,當時的人們也都稱他為“友石先生”。在這一點上,他與宋代的米芾是有共同愛好的。米芾生平也收藏了大批奇怪的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