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他們會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於是他們會去與這種人作戰,努力把這種人從自己身邊趕走。他們可以做到這一點,暫時戰勝這些與自己不同的人。但從根本上而言這是沒有用的,這種人一定會不斷出現。
可以說,這是一個功課,他們隻有學習接納這些與自己不同的人,並在一定程度上學到其品質,這個功課才算通過。否則,這個功課會一直繼續下去。
愛情出問題,不要在別人身上找答案
我的朋友M是一個特別願意付出的人,卻有著一段不堪回首的初戀。他的初戀女友F有才氣,但性格古怪,而且極其自私,可M就是對她情有獨鍾。他回憶說,當時他看見她有點乖僻又有點驕傲的神情,就動了心,並暗暗發誓,一定要征服她。
他的征服進行得很順利,因為F對他也很有感覺。戀愛初期,他們兩人都非常投入,但隨著關係的深入,M內心中的不滿越來越強烈。他發現,女友非常享受他的付出,但她自己卻從來不付出,而且她的要求越來越多,好像無論他為她付出什麼都是理所應當的。
戀愛進行一年後,M覺得身心疲憊,對F的憤怒已不可遏製,於是向F提出了分手。
分手時,M還發誓說,他再也不會和F這樣的人談戀愛,他決心找一個和他一樣願意付出的人。
命運對他很慷慨,果不其然,他接下來找了一個女友L,她比他更善解人意,更願意付出。
L的父母對M不滿意,覺得他配不上自己的女兒,M和L經過艱苦戰鬥,才終於走到一起。
但結婚後,M發現,這是一場更可怕的噩夢,因為L的家庭是看似風光,但其實有著很多債務和不為人知的困難。要還這些債務,化解這些困難,他得付出比初戀多十倍的努力,而且還不一定有什麼結果。尤其令他痛苦的是,他發現,妻子L的兄弟姐妹中有多名像F一樣隻索取不付出的人,不管他對他們做了什麼,他們都覺得心安理得,心中沒有一點愧疚。
他還發現,嶽父大人是一個更厲害的付出者。如果說,M的付出程度是10分的話,嶽父的付出程度可以達到20分。這令M感到崩潰,同時他還逐漸明白了一點:他妻子的兄弟姐妹們之所以成為隻知索取的“惡人”和“廢人”,原因就在於嶽父大人極端的付出。
和M聊天時,我問M,這些遭遇讓他學到了什麼。一開始,他回答說,他得到的教訓是,他應該和妻子離婚,最好先一個人生活一段時間,再考慮重新組建家庭,而且一定不要再找妻子這樣的人。
我再問他,妻子是付出者,你要離婚;初戀女友是索取者,你也已分手:那麼你該找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如果說,索取者不是你的正確小姐,付出者也不是,那麼你的正確小姐該是什麼樣的人?
看起來,答案應該是一個索取與付出平衡的女子。但是,M似乎又覺得對這樣的女子沒什麼感覺,同時覺得自己也吸引不了這種平衡、靈活而相對健康的女子。
我繼續問他,如果說,每一次緣分都是一次功課的話,他從這兩次功課中學到了什麼?
M說,他已經有了經驗教訓:初戀的教訓是,不要找一個索取者;這次婚姻的教訓是,不要找一個極端的付出者……
我提醒說,這樣聽上去,答案好像寄托在了別人身上。我說:“原來你的人生幸福取決於找一個什麼樣的老婆,找到了就OK,找不到就痛苦,而且痛苦的責任不在自己身上而在對方身上。”
這時,他才明白過來,說:“我得改變自己,既不要繼續做純粹的付出者,也不要做純粹的索取者,我要學會平衡。或者,我既可以做一個付出者,也可以做一個索取者,我可以選擇。”
我們選擇和誰在一起,一定有這樣一個意思——我想成為他那樣的人,或者更準確的說法是,我想擁有他身上的某些品質。
具體到M的故事中,他一開始選擇和F談戀愛,是因為超級付出的他,也想擁有F身上的那種品質——為自己考慮。
盡管在原生家庭中學會了用超級付出的方式贏得愛與關注,但M心中仍然有一種渴望,渴望有時候也可以隻考慮自己一下。但是,他不能這麼做,因為這樣的話,他會在原生家庭中被排斥,所以他把這個願望壓了下去。但這個願望不會消失,它隻是被深藏在潛意識中而已。
M對F一見鍾情時,他被F身上的乖僻和驕傲吸引,而乖僻和驕傲的意思其實就是,我不必在乎你。
很多人的善解人意都藏著這個意思:“我為你考慮這麼多,你可不可以為我考慮一下。”所以,善解人意的人做事常常會有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