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謝霆鋒疲倦了,懷疑了,並下定決心將這輛車開向懸崖。看到方向不能改變時,張柏芝突然搶過方向盤,並狂踩油門,將車一下子衝到了懸崖邊——一點點回旋的餘地都不存在了。
如此一來,親手毀滅這輛車的,就不是別人,而是張柏芝自己了,由此她可以獲得一點點對可悲命運的掌控感。
張柏芝的掌控欲望還體現在其他很多地方。
譬如金錢,張柏芝反駁說謝霆鋒一方在汙蔑自己,甚至她直接攻擊這一切都是謝霆鋒幹的。對於沒有安全感的人來說,要麼是完全愛自己,要麼就是惡魔,沒有什麼中間地帶。“惡魔”一方給出的一個說法是,張柏芝讓謝霆鋒給她買了一個又一個物業,並想獲得謝霆鋒“PO朝霆”公司的股份。對於這個說法,張柏芝沒有給出真正的回應。
是的,她回應了,她和她的支持者說自己絕不“貪錢”,並拿出一個又一個的事實來支持自己的這一說法。然而,她從未正麵回應說,她沒有讓謝霆鋒給自己買一個又一個物業。
對此,我的推斷是,張柏芝狂買物業和想獲得“PO朝霆”一定股份甚至掌控權的傳聞,很可能是真的。控製對方的錢,這是缺乏安全感的人常做的事情之一。父母嚴密控製孩子的錢,女人嚴密偵查丈夫的“私房錢”,都可以說不是貪錢,但這都是地地道道的控製,是對對方的傷害。
說“貪錢”,就是道德和人品問題,而說控製,就是心理問題。當我們不能很好地理解一個人的內心時,就容易將事情朝道德上歸因,但如果能深切地理解張柏芝有強烈的不安全感時,就可以懂得張柏芝的很多行為了。
張柏芝不安全感的另一個體現是,她指責謝霆鋒“打機”,即玩電子遊戲而不理她和孩子。
這個問題看起來很不起眼,甚至被第一個透露出謝霆鋒和張柏芝婚姻走到盡頭的查小欣諷刺。她說,他不是找女人,隻是“打機”,連這你都不允許嗎?
如果理解了張柏芝的不安全感,你就會知道,“打機”而不陪老婆,這樣的小事可比買不買物業這樣的事嚴重多了。
因為濃重的不安全感,張柏芝這樣的人會在情感上極度依賴男人,她沒辦法承受孤獨,她一定要兩個人在一起的感覺。而明明是兩個人,但那個人卻寧願打電子遊戲而不陪她,將她一個人扔在孤獨裏,這種感覺是最可怕的。
無數中國女性將電子遊戲視為頭號情敵,原因就在於此。
在這場離婚大戰中,如果說有什麼策略的話,可以用我在微博上的一段話概括:
當你說A時,她說B;當你說B時,她說C。B和C對自己有利,但A和B就根本沒有給予事實上的回應,隻給了觀點上的回應。這是張柏芝一方有意無意的策略。相反,當出現對謝霆鋒嚴重的指責,譬如帶按摩女回家,謝方會給予很清晰或很嚴厲的回應。
就拿物業一事來說,張柏芝沒有回應有沒有逼謝霆鋒買物業的事實,而是回應了“貪錢還是不貪錢”,並拿出了一個又一個事實來支持自己“不貪錢”。
這也是缺乏安全感的人吵架的常用方式,先說A,當A對自己不利時,轉而說B,當B對自己不利時,轉而說C……於是,本來隻是說一些飯菜或做家務的小事,但結果是幾十年的老賬都翻出來了。
假若你陷入這樣的爭吵時,隻需很淡定地仍然聚焦在事情A上就可以了。
以上是張柏芝的心理,至於謝霆鋒,他自然也有他的問題所在,我在微博上概括說:
張柏芝和謝霆鋒,也許在豔照門發生時就該分手。不過謝要做濫好人,他不能接受自己在所愛的女人處在低穀時離開她,這時候他反而要表示更大的支持。和濫好人在一起,你會內疚,於是你抵擋內疚,而張柏芝恰恰是一個不容許自己內疚的人,結果內疚轉成指責與要求。最終,兩人越來越遠。人不能勉強自己。
這是簡單的分析,如果詳細分析,那又要很多文字了,先不多說吧。
最後想說,也許作為男人,尤其是一個被內疚折磨的男人,我在這篇文字中還是有了自己的成見,但大家姑且一聽吧。
至於說如何改變,答案絕非是——謝霆鋒要更加包容張柏芝,你看她的不安全感那麼濃重,她多可憐啊。
相反,答案是,一開始在小事上,謝霆鋒就要學習忠實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尤其是不滿。
對於張柏芝而言,她需要看到自己的不安全感。能化解她不安全感的,絕不是謝霆鋒或其他任何一個男人,而是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