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親密關係中的擋箭牌(3 / 3)

我給她講了擋箭牌的概念,也講了幾個相關故事。她有所悟,並反省道:“的確,假如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那麼可以料想,如果我們沒有離婚,每當發生衝突時,我都可能會甩他一句話‘誰讓我沒有人家溫柔體貼呢’。”這句話看起來是在自責,實際上是在提醒他“你是個罪人”,接下來的意思就是:“你還怎麼好意思和我吵架呢?你沒有資格!”

她先生很了解她,知道自己以後會一直生活在“我是個罪人”的感覺裏,所以他寧願離婚,盡管他並不願失去她。

當然,她不想有這樣的結果,那她就需要放下這個擋箭牌,學習體會先生傳遞來的感受,也要學習去體會並表達自己的感受。

所以,我一再問她,當先生給她講這番話時,她的感受是什麼。

讓她表達出感受來,這真的不容易。一開始,她講的都是思考,尤其很多是評論,而感受,主要是身體的感覺和情緒這兩種。

最後她終於講到,當先生說這番話時,她心裏覺得有些暖,也有些辛酸,她覺得他那時像個擔驚受怕的孩子。當表達出這番感受時,她的眼睛有些濕潤,她說如果再有那一刻重來,她很想抱住他,對他說:“我愛你,你在我心中一直都是珠寶,我也不想這輩子一直都生活在你這次外遇的陰影中。”

但同時,她也覺察到自己有很大的怒氣和恐懼。這些,她也可以傳遞給她的先生。

沒有人願意是一個罪人

“你是個罪人”,這是親密關係中最容易找到的擋箭牌,也是最好的擋箭牌之一。很多時候,我們甚至會主動去追求這樣一個擋箭牌,好讓自己永遠在親密關係中處於優勢地位。

我一個朋友說,她的前男友曾對她明確說:“你不妨去試試其他男人,最後你會發現隻有我才會對你這麼好。”果真,她去試了,而後又回到了他身邊。他的確還對她很好,但同時多了很多抱怨和諷刺。她受不了,和他徹底分手了。

要命的是,據她所知,他和之前的女友也說過同樣的話,而那個女孩和她一樣也是先背叛他再回到他身邊,最後又徹底和他分手。

顯然,這個男子的兩次戀愛模式是心想事成的結果,他心裏想“你不妨去試試其他男人,最後你會發現隻有我才對你這麼好”,而這句話的前半部分果真成為事實,但後半部分卻未應驗,因為沒有誰願意生活在“我是一個罪人”的感覺裏。

當然,類似這種心想事成,女性更為常見。我也聽到過太多的故事,女性能容忍自己男友或老公在外麵亂搞女人,而她們自己卻異常忠貞。甚至,在分手之後她們仍然堅守著這份忠貞。這種局麵,其實是追求“你是一個罪人,我是一個聖人”的結果。

堅守著這份忠貞的女性,會在分手後仍對前男友或前夫念念不忘,一方麵會抱怨他們“不珍惜我”,另一方麵又不斷向別人唾棄他們,“你看這個禽獸”。一個女子對我說:“我要讓他知道,我永遠對得起他。他這個禽獸!”

但是,有時候,這個禽獸一旦和“聖人”分手了,找了一個不是聖人的新伴侶,就不再是什麼“禽獸”了。

所以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這種格局不隻會在政治中出現,在親密關係中一樣會出現。

完整地說來,我們最容易揮舞的擋箭牌就是“我是聖人,你是罪人”。因為這一點,我們在吵架時喜歡說自己好的地方,而斥責對方壞的地方。如果你是在辯論中,或如果對方是你的敵人,你不妨這樣做。但假若對方是你最親密、最摯愛的人,我建議你放棄這麼有利的武器。

放下親密關係中的擋箭牌,是個人生活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