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3名學員問我,他們的孩子怕貓怕狗,這是怎麼回事。還有一些學員也反映過類似問題,但這3名學員反映的問題有一致性,都是他們的孩子怕那種小型的狗,而對大型的狗,懼怕卻要少很多。
那麼,很簡單,貓和小型狗,會讓人聯想到什麼呢?就是毛茸茸的寵物,必須仰賴人的照料才能生存,而且特別在乎主人的關注。
再了解他們的故事會發現,他們的孩子在相當程度上就堪稱完美寵物,非常黏人,缺乏獨立性,膽子小,同時又蠻好玩。
在我的理解中,因為他們的父母不喜歡孩子有獨立意誌,所以這些孩子為了維持與父母的關係,盡可能地繼續獲得父母的親近和認可,同時又免於懲罰,不得已變得像寵物一樣了。但是,他們又不喜歡自己這個樣子,隻是不得已而為之罷了。
平時,這些孩子的注意力在別的事物上,並不容易看見自己,就沒什麼問題,但當那些小寵物站在他們麵前,就像照鏡子一樣照出了他們的存在,於是他們一下子變得恐慌起來,但他們其實恐慌的是自己的本來麵目。
總能找到你的-A
找到A比較容易,但看到自己身上有-A,這就是一個相當困難的挑戰了。
前天,和一個企業家朋友聊天時,我談到了這個道理。他覺得很有意思,但這好像不能用到他的身上,因為他覺得他非常和諧一致,看不到自己內心有A與-A的衝突。
“是嗎?”我說,“這很有意思,請你列一下你的個性吧。”
他列了以下幾個:負責、勤勞、善解人意、頑固、強勢……這幾個個性的相反很容易找到,就是“不負責任、懶惰、任性、靈活、容易受人擺布”。他覺得,這些-A他身上沒有。
“你自己身上沒有,你身邊的人有沒有呢?有沒有這樣一個人,他和你的關係很重要,而他恰恰具備你的這些-A?”
他想了想說,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是一樣的。他的配偶沒有他那麼負責和勤勞,但也隻是程度上弱一些。
思考片刻,他忽然激動地說:“我的搭檔。”他說,搭檔的確是和他完全不一樣的人,那些-A在搭檔身上都有,最近他們老起衝突,甚至已經鬧到了準備散夥的份上。
非常有意思的是,他們每次起衝突都是同一個模式:他交代一些相對容易的任務給搭檔,然後委婉地、和風細雨地、溫和地引導搭檔,這個任務可以通過什麼方法完成。但是,到了最後他發現,搭檔總是會莫名其妙地使用自己固有的一些辦法來做工作,而且總是完成不了任務。這時他們就會吵架,吵到激烈的時候就彼此威脅鬧散夥。
我問他,這種模式在他的生活中有過嗎?
他想了想說,沒有。
但是,我已從一些不起眼的細節中猜到,他的媽媽在他小時候就是這樣對待他的,於是我直接問他,小時候媽媽是怎樣教他做事的。
他愣了一下說,媽媽對他的方式,和他對搭檔的方式,隻有最初的部分是很像的,媽媽也是委婉地、和風細雨地、溫和地引導他。但麵對媽媽,他是非常溫順、非常乖地聆聽媽媽的教誨,並按照媽媽說的方式去完成任務,而且還常常比媽媽設想得更好。
“像一個乖孩子一樣完成媽媽的教誨,這是你的A,那麼,你的內心中有沒有過相反的渴望呢?例如根本不想按照媽媽的意思做事,而完全為所欲為,也就是像你的搭檔那樣,甚至遠比他更過分?”
他再一次愣住了,那種渴望,他自然是有過,隻是已經很久遠了,而且似乎已很微弱了。但這越微弱,就越要尋求表達,因為這是我們內心深處最重要的渴望,它被壓抑得如此厲害,以至於意識上完全不能聆聽到。這時,最好的方式就是找一個人,讓那個人替自己表達這種呼聲。
我說:“這就是你為什麼選擇這個搭檔的原因。相信以你識人的眼光,如果純粹為了公司的經營,你可能根本不會選擇這個搭檔,但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偶然的理由,令你硬是選擇了這個搭檔。這不是你做生意的需要,而是你內心的需要,你需要找一個人,把你內心深處被嚴重壓抑的東西投射到他的身上,那樣看到了他,也就像是看到了你自己。你要感謝你的搭檔,他滿足了你的內心需要,甚至這個需要比成功更重要。這個搭檔成了你的替罪羊,讓你可以理直氣壯地將你內心的衝突轉嫁到這個外部關係上來,從而在極大程度上減輕了你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