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為何偏偏做第三者(2 / 3)

但假若出現了另一種偏差——孩子是俄狄浦斯期三角關係的失敗者,那麼這個孩子就容易出現第三者情結。

可以說,第三者情結是一種彌補。童年時,一個孩子是俄狄浦斯期的三角關係的失敗者,長大了這個孩子就會有意無意地渴望陷入一個三角關係中,渴望將一個異性從其愛人身邊奪走,一旦成功了,就可以彌補他的童年時的失敗。

然而,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競爭關係。有第三者情結的人,並不會追求簡單的成功。相反,他們有著強烈的矛盾心理:一方麵他們渴望競爭成功,將一個異性從其愛人身邊奪走;另一方麵,他們又畏懼這樣的成功,所以一旦看到成功即將降臨時,他們就會逃跑。

之所以畏懼,源自俄狄浦斯期的兩種複雜心理:首先,不管同性的父母多麼令自己不滿意,一個孩子天然會渴望獲得同性父母的愛,假若異性父母單純地愛自己勝於愛配偶,這個孩子會產生強烈的負疚感和罪惡感;其次,對於幼小的孩子而言,父母是無比強大的,孩子渴望獲得異性父母的愛,但他們同時也會畏懼來自同性父母的懲罰。

這種複雜的矛盾心理在《道德頌》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旨邑渴望將水荊秋從梅卡瑪身邊奪走,而這種渴望的潛意識深處的含義是,將“爸爸”從“媽媽”身邊奪走。

然而,一旦這種渴望真正實現時,她又會立即逃走。水荊秋沒有給她這個機會,於是她似乎一直渴望打敗梅卡瑪。在認識水荊秋的三年前,她已做過一次第三者,但當那個男人和妻子離婚並準備和她結婚時,旨邑斷然結束了這個關係。盛可以用“索然無味”來形容旨邑當時的感受,但除了這種感受,更深層的感受或許是內疚感和罪惡感。

這種內疚感,最後旨邑強烈地意識到了。盛可以寫道:“此刻,旨邑仍感覺對梅卡瑪的巨大歉疚,她後悔給病弱的梅卡瑪打電話……”

這是一種奇特的迷局。我聽到幾個故事都是這樣:當男人結束與妻子的婚姻關係,準備娶另一個主動陷入這個三角戀的女子時,這個女子反而後退了。

這不難理解,在童年時,一個小女孩決不會渴望媽媽離開家,她渴望的其實隻是爸爸既愛媽媽也愛她。

做第三者隻是想彌補童年的虧欠

如果一個家庭有多個女兒,可能會出現更複雜的關係。這時,容易產生的情形是,某一個女兒在爸爸心中被列在最後一位,既是與媽媽競爭時的失敗者,也是與姐姐或妹妹競爭時的失敗者。

假若這種情形出現,這個女子可能會收獲這樣一個結果:既難以與年長的同性交往,也難以與同齡的同性交往,她會傾向於與所有的同性為敵。

琳是一個33歲的廣州美女,但看起來不過二十五六歲。從21歲到現在,她談過三次重要的戀愛,三次都是三角戀,每次都是她事先知道對方有女友或家室,而且用情很深。

第一次戀愛是大學剛畢業時,當時琳和十來個同齡人去郊遊,晚上大家擠在一個大房間裏打地鋪,都睡不著,於是一個挨一個地講起自己的感情。一個男孩自豪地說,他有一個很漂亮的女友,她非常愛他,他也非常愛她。

琳回憶說,這個晚上大家聊完後,她就愛上了這個男孩。她說,這個男孩很帥氣很優秀,所以她愛上了他。但這個晚上如此重要,我猜測,琳之所以愛上這個男孩,是因為這個男孩有一個優秀的女友,琳潛意識深處渴望和這個女孩一較高下。這個女孩越優秀,這個男孩越愛她,琳對這個男孩的渴望就越強烈。這和旨邑的渴望是一樣的,“她似乎要的不是婚姻,她進行的不是一次戀愛,而是擊敗另一個女人”。

很快,看似性格被動的琳主動追求這個男孩,而這個男孩也腳踏兩條船,周旋在兩個美女之間,但當她們兩個逼男孩作抉擇時,男孩毫不猶豫地回到了女友身邊,這令琳大受打擊。此後,盡管追求者很多,盡管男人女人都誇她性格好且漂亮迷人,但她一直非常自卑,認為自己不可能得到一個男人全部的愛。

23歲時,琳遇到了一個有婦之夫,他狂熱地追求她,她則很快陷了進去。

為什麼這麼做?為什麼有很多單身男子的追求者,但她卻選擇了一個有婦之夫?對此,琳回憶說,她當時的確認為,她擔心自己得不到單身男子的愛,而得到一個有婦之夫的鍾愛,卻是比較容易的事。

在旁觀者看來,這種邏輯比較奇特,因為已經有了一個競爭者,而且還是強有力的競爭者,怎麼會還容易得到鍾愛呢?但在琳看來,這種邏輯卻是不容置疑的。

或許,真實的理由是,琳之所以一次又一次陷入到三角戀中,意識上是認為有婦之夫更容易鍾愛她,潛意識深處是要發起一場戰爭,將另一個女人擊敗。

對琳而言,她潛意識深處要擊敗的女人有兩個:媽媽和妹妹。琳說,她5歲的時候有了一個妹妹,而這個妹妹出生後,爸爸明顯將大部分心思都轉移到了妹妹身上,而對她很忽視。

豈止是忽視,有時還是侮辱。

琳記憶中最深刻的一件事是6歲時,當時家裏條件比較差,沒廁所,用的是痰盂。晚上,她正蹲在痰盂上,這時爸爸抱著小妹妹過來也要用痰盂。不可思議的是,爸爸沒打任何招呼就抱著妹妹朝琳的身上撒尿。

琳平靜地講述了這件事,似乎沒任何情感反應。我問她感受是什麼,她回答說,事情過了這麼久,她沒什麼情感反應了。但聊得很深入時,她說,這件事讓她有極大的羞辱感,讓她覺得自己沒有任何價值。

這是琳在男性麵前自卑的根本原因。這件小事表明,在爸爸的眼裏,她的尊嚴都不如妹妹一個小小的生理需要更重要。如果這種事情一再發生,那無異意味著,她在與妹妹的競爭中,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妹妹的重要性永遠淩駕於她之上。

在爸爸心中,琳不僅不如妹妹重要,也不如媽媽重要,這是琳童年時的人生真相。她拒絕接受這一人生真相,而渴望得到彌補,甚至徹底改正。於是,等她成年後,她忍不住會陷入到一個又一個三角戀愛中,渴望在這樣一個三角關係中打敗一個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