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賴與反依賴的雙重奏(1 / 3)

首先是,媽媽們的產假太短了。產假結束後,城市裏的媽媽們就要上班,而農村裏的媽媽們就要下地幹活。這個產假的設計,似乎隻是用來給媽媽們恢複身體,而根本沒有考慮到嬰兒們的需要,結果導致孩子們在生命最早期就先有一個與媽媽分離的巨大傷痛。

心理學研究發現,孩子們3歲時才能形成“客體穩定性”的概念。這時,一個事物從他眼前拿走,他不會太慌,因為他知道這個事物仍然存在。但在客體穩定性的概念形成前,他要麼會很慌,要麼根本不在乎,因為他會認為,這個事物一旦在他眼前不存在了,那就是徹底消失了。

因為這一特點,孩子們對與媽媽的分離極其敏感。如果媽媽不見了,他們會非常恐慌,因為在他們看來,媽媽暫時的不見就意味著徹底消失,而媽媽是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甚至是唯一重要的,所以和媽媽暫時的分離會造成相當的傷痛。

研究還發現,如果3歲前媽媽與孩子分離達兩個星期以上,由此造成的傷痛就是不可逆轉的。所謂不可逆轉,即這一傷痛不會因為媽媽回來後好好安慰他而消失,它會一直留在孩子的心裏,留待他以後自己去處理。

所以,比較完美的做法是,在孩子3歲前,媽媽與孩子沒有重大分離。

最起碼,在嬰兒3個月大前,媽媽不要離開孩子。因為這3個月是至關重要的3個月,假若這一階段媽媽對孩子很親,將孩子照顧得很好,這個孩子就有了一個最基本的心理健康的基礎。

最好這一階段要延續到6個月時,因為心理學研究發現,像精神分裂症、嚴重的人格障礙等重性的精神疾病,常常是由於當事人在6個月大之前造成了嚴重創傷,而這是相當難治療的。

現在,媽媽們的產假已有98天,這個延長是極為關鍵的,原來一個多月的產假實在是太短了。我有多名來訪者,他們都是在出生一個多月後就與媽媽分開了,甚至立即就被送到了全托幼兒園,這是極其巨大的被拋棄的創傷。

另外,我們一般習慣由老人帶孩子,這種普遍現象,對孩子而言一樣是一種創傷,因為沒有誰比媽媽更重要。

尤其是,假若孩子在很幼小的時候不斷在媽媽和老人或其他撫養者之間來來去去的話,那也會造成巨大的創傷,因為每一次和撫養者的分離,都是一次被拋棄的創傷。

若在嬰幼兒時遭遇與媽媽嚴重分離的創傷,等他們成年後,他們很難與女性和諧相處,同時也很難與其他人相處。

抱得太緊,會導致被吞沒的創傷

媽媽與孩子的關係太疏遠會給孩子帶來創傷,而媽媽與孩子的關係太過於親近也一樣會帶來創傷。

這後一種創傷,可以稱之為被吞沒的創傷。

一天,我帶我們家的貓小白去我的工作室,它非常惹人喜愛,所有去我工作室的朋友都忍不住要抱它,而它也有些黏人,所以幾乎來者不拒。

首先是,媽媽們的產假太短了。產假結束後,城市裏的媽媽們就要上班,而農村裏的媽媽們就要下地幹活。這個產假的設計,似乎隻是用來給媽媽們恢複身體,而根本沒有考慮到嬰兒們的需要,結果導致孩子們在生命最早期就先有一個與媽媽分離的巨大傷痛。

心理學研究發現,孩子們3歲時才能形成“客體穩定性”的概念。這時,一個事物從他眼前拿走,他不會太慌,因為他知道這個事物仍然存在。但在客體穩定性的概念形成前,他要麼會很慌,要麼根本不在乎,因為他會認為,這個事物一旦在他眼前不存在了,那就是徹底消失了。

因為這一特點,孩子們對與媽媽的分離極其敏感。如果媽媽不見了,他們會非常恐慌,因為在他們看來,媽媽暫時的不見就意味著徹底消失,而媽媽是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甚至是唯一重要的,所以和媽媽暫時的分離會造成相當的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