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米寬,用泥石夯砌而成,是黑色的方木、圓木、灰白的夯土的組合結構,大塊類似於祁連圓柏一類的千年柏木構築成塔身,一共分為九層,塔身的每棵大木上都刻滿了藏族的秘文。

黃金麵具:黃金打造的麵具。造型怪異、醜惡猙獰,基本形狀是龍角、獸口、魚尾形的耳括,即麵具頭上有龍角,嘴的造型是虎口,兩耳成魚尾,有些麵具眼框部分略有差別。麵具上有一圈圈旋渦形狀的紋飾,旋渦構圖簡單,看起來又有幾分象是眼球的樣子,一個圈中間套著兩三層小圓圈,最外一層代表眼球,裏麵的幾層分別代表眼球的瞳孔。主要用於巫師或者祭司在儀式中配戴,眼耳鼻口鑲嵌著純正的青白玉,玉飾可以活動,使用的時候,配戴麵具者可以把這些青白玉的遮屸,從黃金麵具上取下來。

玉質胎兒:碧色的玉器,上半身酷似胎兒形態,腦門格外寬大,眼睛閉著,小手的手指和前額的血關都清晰可辨,下半身還沒成形,身體蜷縮隻有一個拳頭大小。天然生成,沒有半點人工雕琢的痕跡。夷人用於生殖崇拜,是一種胎形圖騰,象征著人丁興旺。用特殊液體保存在一隻暗青色陶罐裏。出自雲南蟲穀葫蘆洞。

玉石古函:紅色古玉的匣形寶函,數千年前的古物,扁平長方,外麵纏繞著數匝金繩,玉色古樸,其上有點點殷紅瘢跡,裏麵裝著用天書記載的“鳳鳴岐山”內容的龍骨天書。是獻王的遺物,被藏匿在淩雲宮後殿的壁畫牆中。

墨玉指環:獻王屍體的右手所握的十六枚黑色玉環,本來玉環當中還有連接部分,可連成一體,是用來解龍骨天書的解碼器。

青銅燈台:常被製成燈奴的形狀,雙膝跪倒手托寶盞,亦是貴族墓中常見之物。

古格銀眼:古格王城遺跡輪回廟屋頂的大型浮雕壁畫,圖形複雜,色彩絢麗,半雕刻半彩繪。主體是一隻巨大的眼球,外邊一圈是放射形圖騰,分為八彩,每一道都是一種不同的神獸,最外邊還有一圈,是數十位裸空行母,儀態萬方,無一雷同,是古代密宗的風水坐標指示圖,也是魔國曆代陵寢的分布圖。畫中的方位極為精確,每種不同的色彩、神獸,或者天神,都指向對應的方位,配合著魔國疆域的地圖,就可以找到魔國的邪山鬼湖,以及埋著邪神的九層妖樓和世界製敵寶珠大王封印著惡魔的大門。魔國的地圖與人們常識中的地圖區別很大,山川河流都是用野獸或者神靈來標注的。

銀眼佛像:一尊頭戴化佛寶冠的三眼四臂銅像,結跏趺坐於獸座蓮台,三隻銀光閃閃的眼睛,在金黃色的佛像中閃閃發光。一尺來高,色澤金光耀眼,但並非純金或純銅所鑄,而是分別以五金合煉,而且是一體成型,隻有古格人能做出這種工藝,其秘方現已失傳,銀眼金身的佛像傳世更少,價值不菲。

三層靈塔:輪回宗的曆代教主中的一位即雪山金身木乃伊的陪葬靈塔。三層象征著天上、地下、人間,總高有一點五米,都是黃金製成,上麵嵌滿了各種珍珠,眾寶嚴飾,光彩奪目。靈塔中層有十多個類似於“嘎烏”的護身寶盒,以及紅白珊瑚、雲石、瑪瑙之類的珍寶,下邊代表地下的一層,都是些糧食、茶葉、鹽、幹果、藥材之類的東西,上層有一套金絲袍服,以及鏤空的雕刻。最高處的雕刻漆繪是一幅墓穴位置指示圖,與古格遺跡中輪回廟的銀眼壁畫類似,用異獸來表示方位坐標,中間則有個裸身半透明的女子,表示冰川水晶屍。

無字鬼幡:上有星火圖案,星紋分成五種顏色:紅、藍、白、綠、黑,又以黑色鬼幡最多,藍色的最少,按後世輪回宗對魔國的記述,這些顏色分別有不同的象征意義,紅色代表鮮血,藍色是天,白色的是山脈,綠色的是水源,黑色的則代表深淵。從這些鬼幡顏色的差別中,也可以看出魔國信仰與其餘宗教的不同,在他們的世界觀、宇宙觀中,黑色越多,洞穴越深,力量也就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