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瞳石人像:大小有常人的兩個腦袋加起來那麼大,造型特殊,眼睛非常突出,呈長長的橄欖形,在臉部的五官中占很大比例,因此得名巨瞳石像。頭頂沒有冠帽,隻挽了個平簪,表情非常安詳,沒有明顯的喜怒之色。身穿胡服,雙臂下垂,身體上雕刻了很多花紋,似是某種密宗經文。在新疆天山、阿勒泰、和田河流域,以及蒙古草原的各地,都發現過這種巨瞳石像,關於石像的由來,已不可考證,曾經有學者指出這應該是蒙古人崇拜的某個神靈。根據史冊記載,忽必烈在西域沙漠中有一處秘密的行宮,稱為“香宮”,最早這種石人的雕像就供奉在香宮裏麵。但是後來又過了些年,隨著幾座年代更為久遠的古墓和遺跡被發現,也從中發現了巨瞳石人像,這就推翻了“香宮”的假設。有人說這是古突厥人遺留下來的,到最後也沒個確切的說法,成了考古史上眾多不解之謎中的一個。實際上是精絕古國的象征。

精絕國黑塔:是精絕國王城中的標誌性建築物。塔身全是用紮格拉瑪山的大石頭雕成,共有六層之高,塔頂的最高處有一個黑色橄欖形石球,是個眼睛的造型,。塔中的牆壁上密密麻麻地刻著奇特的鬼洞文,每一層都有一個黑色石像,第一層是一頭石羊。第二層是個石人像,與常人大小一般,高鼻深目,半跪在塔中。第三層是巨瞳石人像。第四層的石像,蛇身人頭,長有粗壯的四肢,後肢是獸形,前肢呈人形,手持利劍盾牌,臉是個男性的麵孔,麵目猙獰,瞪著雙眼,好像是內地寺廟中的怒目金剛,石像後腦也有個黑球,與紮格拉瑪山中的怪蛇一樣。第五層空無一物,就連石像的底座也沒有,隻是牆壁上的密文更加多了。最高層的塔中矗立著一個黑色的王座,座上端坐著一個女子雕像,服飾華美,臉部刻成帶著麵紗的樣子,看不到她的容貌,是精絕女王的全身石像。這黑塔是用來顯示鬼洞族地位的,每層的石像代表了不同的等級,第一層是牲畜,地下還有一層,擺放著地獄中的餓鬼。第二層是普通人,包括西域的所有胡人,他們的地位僅高於牛羊,相當於奴隸。第三層是巨瞳的人像,巨瞳石人和眼睛造型的圖騰,代表著鬼洞族及其對眼睛的崇拜。第四層是王國的守護神。第五層代表著一個無法形容的虛數空間。而最高層的女王又淩駕於其上,完全控製著這個未知的空間,其力量來自於她自己的眼睛。

青銅人麵鼎:用來貢奉人麵黑腄蚃的商周時代古物,體型巨大,鼎身上鑄有一張古怪的人麵。

落霞棲牛圖:宋代真跡,不可多得的珍品。整幅作品結構為兩大塊斜向切入。近景以濃鬱的樹木為主,一頭老牛在樹下啃草,線條簡潔流暢,筆法神妙,將那老牛溫順從容的神態勾勒得生動傳神。中景有一茅舍位於林間。遠景則用淡墨表現遠山的山形暮靄。遠、中、近層次銜接自然,渲染得虛實掩映,輕煙薄霧,宛如有層青紗遮蓋,使人一覽之餘產生了一種清深悠遠、空靈舒適得遠離塵世之感。最奇妙的是到了晚上,光線暗淡下來,原本在樹下吃草的牛便會回到草舍中伏臥安睡。主要是因為畫中用了宮中秘藥染過,故有此奇觀。

獻王鎮陵譜:一隻被壓在獻王陪陵夫妻老蓉樹下的巨大石頭椒圖八水,長相和負碑的贔屭酷似,重量不下數千斤,舉首昂揚,龜尾曲伸,四足著地,作出匍匐的姿勢,隆起的龜甲上是雲座,短碑就立在這雲座之上。整體采用圓雕手法製造,龜甲紋路清晰,四隻爪子形狀尖銳,象是鋒利的武器,口中全是利齒,頭頂也有個眼形圓球。短碑正麵刻著獻王墓的陵譜,詳盡的敘說了“獻王墓”建造的經過,甚至包括陪陵的部分也都有記述,還有關於雮塵珠的種種;背麵是整麵的浮雕,刻著王墓的地麵祭祀設施明樓。最高處一座金壁輝煌的宮殿,月城,角樓、內城、瘞碑、闕台、神牆、碑亭、獻殿、靈台等建築一應俱全,後邊的山川都是遠景,宮殿下沒有山丘基石,而是數道霞光虹影,淩空步煙,四周有飛龍纏護,顯出一派超凡脫俗的神仙樓閣風采。再下邊的內容,表現的是玄宮下的神道,神道兩邊山嶺綿延,高聳的山峰,傳達出一種森森然危危然之勢,襯托得空中樓閣更加威嚴,那條神道就是名為“蟲穀”的那條溪穀。古書中記載,椒圖好閉,有鎮宅僻邪之意,而這隻背著陵譜的椒圖的作用,主要是用以鎮壓王墓附近的邪氣,在王墓完工後埋在外圍,就像是現代建築儀式中的奠基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