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是男孩溫柔的港灣,爸爸是男孩依靠的大山。男孩不應該隻享有媽媽溫柔甜美的笑臉,還要享受爸爸有力的擁抱。對每個孩子來說,爸爸和媽媽的作用是不能相互替代的,也是不可或缺的。媽媽教會男孩善良、懂事,爸爸則讓男孩體會到陽剛、責任與健碩。在爸爸的感染下,男孩會逐漸成長為男子漢,他將在不久後代替爸爸,成為家裏的主心骨。
做媽媽的,要關愛你的男孩;做爸爸的,要為你的男孩搭建一座通往彼此心靈的橋梁。隻有當愛與自由並存的時候,你才能真正了解你的男孩,才能更好地培養他。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與父親接觸時間越長的男孩,性格越開朗、豁達、堅強;與母親接觸越久的男孩越膽小、敏感。這是因為,父親向兒子傳授的是陽剛之氣,而母親給男孩的多是無微不至的關懷、體貼。男孩雖然很依賴媽媽,但是等他成長到五六歲,對媽媽的依賴感就會減弱,相反,他更依賴爸爸了。
有一項研究顯示,由父親帶大的男孩智商更高。這與父親做事具有很強的目的性與步驟性有關,對男孩來說他需要父親提供更合理、更長遠的建議。
父親教導兒子的方式是冷靜麵對生活和男孩的發展,這無疑是一種更長遠的眼光。這種教育方式會讓男孩以理智的態度、實用的方法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
同時,父親的日常愛好多是動態的、富於力量感與對抗性的活動,這會幫助男孩強身健體、不斷戰勝自己。
爸爸是男孩的第一個偶像
從小男孩呱呱墜地的那刻起,就會注意到站在媽媽背後驚喜地看著自己的那個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男孩慢慢知道,那個人叫爸爸。是他像變戲法一樣變出各種好玩的玩具,是他一下就能把自己舉到半空中,是他在你生病的時候會抱著你狂奔……
在小男孩的眼裏爸爸是萬能的,是小男孩的第一個偶像。爸爸爽朗的笑聲、豁達的胸襟、威武的氣魄、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等,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孩子。
與男孩的交流溝通,爸爸主打更適合
爸爸的與人交流風格通常和媽媽不一樣,媽媽可能更多地使用溫柔的語言、輕輕的撫摸來和男孩交流,爸爸卻更喜歡跟男孩一起嬉鬧,把男孩高高舉過肩膀,故意用帶有胡子的嘴輕輕地親吻孩子,讓男孩感受到不一樣的皮膚觸覺……
在養育男孩方麵,爸爸和媽媽的角色是互補的。男孩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媽媽溫柔的臂彎,更離不開爸爸粗獷的肩膀,這兩種愛對男孩來說就像水和空氣,都是不可缺少的。現代社會單親家庭增多,有很多男孩都是跟隨媽媽長大成人的,成長得也非常出色。因此,有的父母不以為然,認為隻要小男孩獲得足夠的母愛就可以了。但是研究也表明與單親家庭中跟隨媽媽成長起來的男孩相比,由爸爸媽媽共同撫養的男孩安全感更強一點,與人相處時更容易敞開心扉,也更容易融入社會。因此,再多的母愛也不能取代父愛,因為父愛有它獨特的魅力和力量。爸爸與媽媽迥然不同的養育風格可以帶給孩子不一樣的愛的體驗,也更有利於男孩的成長。
爸爸是男孩的領路人
在男孩的眼中,爸爸不僅代表著權威,更是自己模仿的對象。爸爸的影響在很多方麵都要比媽媽大得多。因此,在養育男孩的過程中,爸爸更應該參與其中,做好男孩的領路人。很多男孩都深有體會,他們的種種與性別角色相符合的行為,都是從小在爸爸身上學到的。爸爸的嚴格要求,會使男孩學會審視自己的行為、學會承擔責任,也會更好地讓男孩從爸爸那裏觀察、模仿男性的語言和行為特征,逐漸表現出男子漢氣概。
爸爸影響男孩的關鍵時期
1.男孩2歲的時候。
爸爸和男孩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的最好時機是在男孩2歲的時候。因為從懷上寶寶開始,媽媽就可以和嬰兒進行交流了。出生之後,媽媽又擔負起哺乳的責任。在這個時期,小男孩的眼裏隻有媽媽,爸爸隻能在旁邊看著。隨著小男孩年齡的增長,等到小男孩學會走路,學會說話之後,就開始了自己的“探險之旅”。這發生在小男孩大約2歲的時候,這時候,爸爸就開始了自己的影響。
2.男孩4歲以後。
4歲以後的男孩漸漸開始懂事明理,也開始形成一些社會品質,爸爸需要積極參與家庭的互動,培養男孩獨立、堅強、果斷的性格。當然,有一個基本前提是爸爸媽媽的感情必須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