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13歲之後:成為大樹(3 / 3)

家庭對孩子來說應該是最溫暖的地方,是孩子最後的避風港灣,當孩子在學校受了委屈,家長最好的做法是體貼和安慰,很多時候不一定非要分出個是非對錯來。孩子在學校受到老師的批評,回到家後,我們的大多數父母是怎麼做的呢?說的話大部分都是“你怎麼這麼笨?”“這都是你不聽話的後果,活該!”“你怎麼這麼不爭氣?”“你真給我丟臉!”“我怎麼有你這麼個兒子!”“我再也不想見你到了!”“要你這個笨蛋有什麼用”“再考這麼點分,你就別回家了!”這些惡毒的語言,像箭一樣刺傷兒子的心。有的家長對孩子甚至拳打腳踢。這樣的做法大大地加劇了男孩失敗的情感體驗,沉重地打擊了男孩的成就欲。慢慢地,一個問題男孩就誕生了。挽救一個意誌瀕臨崩潰的男人要比你培養一個健康向上男孩困難得多。

2.當男孩的學習成績很差的時候。

應試教育是我國長期以來的教育模式,它的產生是有一定道理的,它在教育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盡可能地給個人提供一個公平公正的接受教育的機會。在這種教育模式下,無論是升學還是就業,良好的考試成績是考量學生的最重要的指標。這就導致了在教學中隻重成績,不重綜合素質的教育觀念。很多家長都會因孩子成績不好而發愁,認為成績不好是沒出息的同義詞。

其實學習本身是件快樂的事情,但當學習成績被作為追求的第一目標時,家長張口閉口都是學習,學習學習再學習。考試成績好就萬事皆好,考試成績差就處處批評,甚至打罵。青春期的男孩都非常要強,自尊心受到傷害就會反抗。因此很多青春期的男孩一聽到學習就緊張,甚至產生了厭煩、恐懼、逆反的心理反應。是的,現在應試教育在中國現階段還是主要的教育模式,要孩子們從分數和名次的壓力中擺脫出來還是有難度的。如果青春期的男孩出現成績差的現象,家長應該耐心地分析原因,有可能是男孩的逆反心理、青春期的躁動情緒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男孩的強項並不在某一方麵的學習上等,這時家長需要做的隻是對男孩多些耐心和寬容而已。

我國著名的新生代80後作家韓寒在讀高中的時候,因七門學科成績不及格而留級,高一複讀兩年,而後主動休學。同時,韓寒開始發表文章,進行文學創作。首部小說《三重門》一經出版即引起廣大讀者的共鳴和社會的廣泛討論,迄今為止累計發行200萬冊,是中國近20年銷量最大的文學類作品,他還出版了各種文藝著作近20部。同時,韓寒還有另一份工作,是一名優秀的職業賽車手。2010年4月韓寒入選美國《時代周刊》“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

韓寒的成長經曆告訴我們,孩子的成績不能代表一切。重要的是家長能正確發現男孩的愛好和特長。隻要我們尊重男孩的大腦,尊重男孩內在的成長規律和學習的意願,我們的男孩就一定能成長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成為一棵在風雨中巋然不動的參天大樹!

當你的男孩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長大,直到有一天,你忽然覺得最近不常見到他了,當你麵對著一張桌子,挪了幾下就累得腰酸背疼,而你的孩子卻一下舉過頭頂,催問該放在什麼地方的時候,請坐下來休息一下吧。外麵的世界是他們的了,父母需要做的隻是祝福他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