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7~13歲,銀鈴般的歡聲笑語(3 / 3)

學會對自己的決定負責是女孩在成長過程中必須要做的事,雖然在父母的心中,她還很幼小、幼稚,但同樣需要邁出這一步。對父母來說,保護和開導青春期的女孩是自己的職責,也是減少雙方隔閡的好方法。

將原則、方法與責任感結合在一起,可以讓女孩堅定處事的信心和勇氣,從而逐漸適應青春期,以良好的心態應對青春期變化。

安全地度過這一階段,女孩的心智發育、行為習慣較好,對社會和人生會有一定的認識。父母既要尊重女孩,給她一定的自由,又要對她始終保持關愛,體諒她,及時疏導她,幫助她成為一個擁有美好青春夢想的女孩。

讓她學會說“不”

看著不斷長大的女孩,有些父母日益擔心起來,“我擔心女兒受人欺負”、“我女兒不知道怎麼保護自己,太天真了,真擔心她上當受騙”。的確,雖然女孩的身高在不斷增長,但她對人的認識才剛剛開始,對社會的看法也很片麵。如果缺乏對事物的判斷力,女孩很容易受到傷害。因此,父母應讓女兒學會拒絕別人。

有的媽媽說:“我女兒經常說‘不’,天天把‘不’掛在嘴邊上。我讓她看書的時候,她說‘不看,我要看電視!’我讓她穿裙子的時候,她說‘不!我要穿褲子!’讓她多吃蔬菜的時候,她說‘不!我就愛吃肉,討厭吃蔬菜!’她不是挺會拒絕的嗎?”

其實,這隻是女孩在生活習慣上與父母的意願相違背的情況,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抵觸情緒。在真正需要說“不”的時候,她往往就不敢說了。

放學後,一個男孩跑到女孩身邊,說:“明天放學後,你陪我去看電影吧!”女孩想起媽媽說過的,如果自己出去,要和家裏打招呼。她想對那個男孩解釋自己不能隨便出去,要經過父母的同意,但是不知道怎樣開口,所以始終沒說出“不”來。

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和正常的學習、生活,女孩應該對請她看電影的男孩說:“不!我放學後要馬上回家,而且不能和陌生人隨便出去!”

同時,父母應告訴女孩,禮貌地說“不”,是一種合理拒絕、自我保護的方式。特別是遇到陌生人或自己不喜歡的人的時候,要對他們的要求說“不”,沒有必要害怕和羞怯。

此外,父母應讓女孩有明確的處事原則,比如:

放學後要趕快回家;

不能隨便跟陌生人出去;

不能隨便答應陌生人的要求;

不能隨便接受別人給的食物或禮物;

遇到壞人要撥打110或者尋求路人的幫助……

這些看似簡單的原則,會在女孩遇到上述情況時為她提供解決方法。因此,父母一方麵要幫助女孩掌握原則,另一方麵要鼓勵她靈活運用。

教她正確對待月經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數女孩在12歲或13歲就有了月經初潮,這是她身體發育良好的表現。大多數女孩在月經到來之前並不了解它,麵對初次月經她們會感覺害怕、厭惡,甚至以為自己有病了。做媽媽的應該對女兒初次來月經有所準備,緩解她的緊張情緒,以免其煩躁不安。教給女兒正確使用衛生巾的方法,給她講解月經的形成、規律及飲食注意事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