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成功人士曾說,要想在事業上有所作為的人,必須起碼搜集20個將來最有可能做管理的人的資料,並把它背得爛熟,然後有規律地,按時去拜訪這些人,和他們保持較好的關係。有關人脈的聯係方式、生日、個性特征、興趣愛好,以及與其交往的時間、會晤的地點等詳細信息,這樣檔案都要仔細管理。他們有助於你加深對人脈的了解,使你在與其交往中能夠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處、有的放矢,從而增進雙方的關係。
某公司董事長陳先生說自己打拚的成功經驗,“就是靠朋友。朋友越聚越多,機會也越來越多。很多的機會當初自己沒想過,也沒看到。這些,都是機緣。”而所謂“機緣”,其實是由重義氣累積而來的。
出身貧寒的他,是從小業務員做起的,憑他的學曆及出身背景要成就今天的大業,確實誰也想不到,他性格豪爽,很容易交到朋友,事實上他也是靠朋友的介紹、引薦、扶持,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他有兩本必須隨身攜帶的“通訊錄”,上麵寫著朋友的姓名、住址、生日、愛好等信息,他說因為“我的人脈網絡遍及各領域,上千、上萬條,數也數不清。”
建立和善用管理自己的人脈,是一種深刻了解人並與之保持有效聯係的方法。掌握了這種方法並加以利用,就等於為自己的成功做好了鋪墊。想想看,如果陳先生不建立那些朋友的個人檔案,不去用心找出其興趣所在,那麼恐怕他終究難以如願。
要對自己的人脈進行分析,列出哪些人是最重要的,哪些人是比較重要的,哪些人是次要的,建立詳略有別的“朋友檔案”,分別進行不同程度的維護。這就像打撲克時的“理牌”,明白自己手裏有幾張主牌,幾張副牌,哪些牌最有力量,可以用來奪分保底,哪些牌隻可以用來應付場麵。這樣,你自然就會明白,哪些關係需要重點維係和保護,哪些則隻需要一般保持聯係和關照,從而決定自己的交際策略,合理安排自己的精力和時間。
有了人脈,還需要進行管理分類建檔案,看那些人是你的個人關係網的核心成員。這一般包括十來個最靠得住的人,他們是你的同學、朋友、家人以及其他與你關係密切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你的成敗。對他們必須建立極為詳細的檔案,他們喜歡吃什麼,性格如何,喜歡那種休閑方式,愛好讀哪類書,你都應該了如指掌。與他們的關係,一個月要至少維護一次。另外,至少挑選一些人作為關係網核心成員的候補,並經常通過電話、聚會、電子郵件等與他們保持聯係。
整理同學信息並記錄在案。畢業數年後,你的同學會分散在各個行業,有的可能成為其中佼佼者。當你需要時,他們能給你幫助。這種同學關係,可從大學向下延伸到高中、初中、小學,是一筆巨量資源。要建立起同學檔案,必須時常參加同學會,並隨時注意同學動態。
整理一般朋友的資料並對他們進行動態關注,比如他們的住所、工作有變動時要修正,以防必要時找不到人。你可以記下他們的生日,在他們生日時寫上一張生日賀卡,或請吃個便飯,保證你們的關係突飛猛進。
應酬場合交換名片的“朋友”也是不可忽視的。你不可把他們的名片丟掉,應該在名片上記下他們的特征,以便再見麵時能“一眼認出”。你不必刻意去結交他們,但可以借機在電話裏向他們請教一兩個專業問題,有過“請教”的曆史,他們對你的印象會更深刻。
在人脈的管理中,要注重名片的收集和保管。最好是把人脈的名片在背麵進行批注,包括相遇地點、介紹人,該人興趣特征,以及交談時所聊到的問題等,越翔實越好。如果你的人脈分布很廣,那麼還可以嚐試繪製人脈“地圖”。在一張標準的中國地圖上,在有朋友的城市畫個圈;而在另一張附表上,先以省做大劃分,然後再按城市進行編輯,在每個朋友的人名後,添加上個人信息。如此便能一眼看清自己的朋友在全國各地的分布狀況,聯係起來得心應手。
有了人脈,製定和管理好人脈的檔案後,一定要與他們保持適當的聯係頻率。根據各個朋友的情況,製定出不同等級的聯係頻率。創造性地運用你的日程表,記下那些對你的關係特別重要的日子。比如生日或者周年慶祝等。聯係的方法也有很多種,登門拜訪、打電話、寄明信片、電郵、短信、QQ等,都可以成為保持聯係溫度的有效方式,千萬不要等到自己要用人脈時,這個時候才想起聯係。
人脈經營中需要避免的一些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