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逆反心理。
有些人總愛與別人抬杠,以說明自己標新立異,對任何一件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說好,我就認為壞;你說對,我就說它錯,使別人對自己產生反感。
第三,做戲心理。
有的人把交朋友當做逢場作戲,朝秦暮楚,見異思遷,處處應付,愛吹牛,愛說漂亮話,與某人見過一麵,就會說與某人交往有多深。這種人與人交往隻是做表麵文章,因而沒有感情深厚的朋友。
第四,怯懦心理。
主要見於涉世不深、閱曆較淺、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人,由於怯懦,在社交中即使自己認為正確的事,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卻不敢表達出來。這種心理別人也能觀察出來,結果對自己產生看法,不願成為好朋友。
第五,猜疑心理。
有些人在社交中或是托朋友辦事,往往愛用不信任的目光審視對方,無端猜疑,捕風捉影,說三道四,如有些人托朋友辦事,卻又向其他人打聽朋友辦事時說了些什麼,結果影響了朋友之間的關係。
第六,冷漠心理。
有些人對各種事情隻要與己無關,就冷漠看待,不聞不問,或者錯誤地認為言語尖刻、態度孤傲,就是“人格”,致使別人不敢接近自己,從而失去一些朋友。
第七,自卑心理。
有些人容易產生自卑感,甚至自己瞧不起自己,缺乏自信,辦事無膽量,畏首畏尾,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這種心理如不克服,就會磨損人的獨特個性。
另外,我們還要避免盲目地信任朋友、學會拒絕做不到的或是過分的要求、尊重彼此的個性差異、不要自以為是地占用對方的時間或物品,在自己已經做到這些基本的事情的同時,也要教會對方。
交朋友簡單,但要維係與經營一段友情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惟有時間的積累、彼此互動的美好經驗、階段性地開放“放心”的防線,才能讓人珍惜與努力維護一段得來不易的緣分。
內向的人,是不是真的很難建立自己的人脈
內向人士建立人脈過程中必知的十大秘訣:①準備。花點時間提前準備一下,比如參加活動的目的在於什麼,最佳的三個開場白問題是什麼。練習一下繼續對話以及結束對話的方法;②可以在活動開始後再去;③記得一定要帶自己的名片;④把大多數時間花在傾聽上;⑤不要最後一個離場,可以稍稍提早些離場;⑥如果在活動中根本一個都不認識,那就找那些跟你一樣單處的人,自我介紹並把自己已經準備的問題問出來;⑦關注你與之交談的人,如果實在想觀覽一下全局,請放在談話的間隙去做;⑧至少把握住一個值得繼續後續交際的機會;⑨到場後掃視一下全局,拿杯飲料,放鬆一下;⑩要有條理,把重要的信息記錄下來,並構建一個自己的聯係人檔案。21世紀獲得成功的機會第一來自與他人的交際,如果你邁不出這一步,就意味著你將會失去下一次的推薦、下一次加薪抑或下一次的晉升。這同時也可以作為一條對內向性格人的心理暗示。
人熟為寶,人脈對於人生和事業都太重要,但很多內向的人會擔心,“我人微言輕,無經驗,又不善於表達,人脈不就是互相幫忙嗎?我幫不上別人的忙,人家憑什麼要來和我打交道呢?”其實是誤解。
說起內向性格的人,我們先談談他們的優勢。他們不需要嘩眾取寵,不需要不停地握手取悅對方,不需要滔滔不絕地談論自己,因為事實上,交際的目的隻在於認識新的朋友,建立新的關係,所以其目的在於了解什麼是你對麵的這個人最關心的,而你又能提供何種幫助。在這種情況下,一個聆聽者(內向的人更容易勝任這種角色)更能恰如其分地體現出他的優勢。
在此,提供幫助並不是叫你去兜售你的服務,你應該全方位地去尋找能夠幫助到對方的途徑,從而扮演好你的支援角色。你能提供給他們有價值的建議麼?你能幫他們聯係到可助他們一臂之力的人嗎?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詢問應該多於敘述,可以把問題更具體化,更容易實施。以下的幾個問題可以在適當的場合試試:
你為什麼會參加此次活動?到目前為止,你最喜歡此次會議中的哪項議題?你在工作上最近有什麼新的進展?你在工作中能取得的最大樂趣是什麼?工作中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隻問不說是一個很好的社交方法,而且在日常交流中也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在鞏固現有的友情上,所以,假如你是一個內向的人,又不善言辭,那就多多地去想想如何做個好聽眾吧。
當然,在做好聽眾的同時,我們還總結了一些好的溝通方法和建議給內向的人:
遇到王子之前,你要吻很多青蛙。一開始時你可能要盲目地選擇參加社交活動。你可能會在一個不喜歡的場合痛苦地待上一個小時,但是從中可以學到哪些活動需要參加,哪些活動需要跳過。最終,你會找到一些你喜愛的人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