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靜卻一個勁地抱怨自己“命苦”。看著同班同學一個個都有了好工作、好待遇,她難受得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暗自埋怨自己沒出生在一個有權有勢的富貴家庭,落到這種無依無靠的境地。
兩天後,王紅高高興興地去報到上班了。田靜卻愁眉不展,滿懷心事,每天在車間裏都感到度日如年,苦不堪言。兩個月後,她實在挨不過,就離開了這家單位,重新加入了求職大軍的隊伍。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很多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在校時成績優異、表現出色,獨自鑽研、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強;當他們走出校門、踏上工作崗位後卻處處不順、屢屢碰壁,經常抱怨同事難以相處,上司好大喜功又沒有真本事。出現這種局麵的原因,一方麵是社會經驗欠缺,不真正了解社會,還沒融入社會中;另一方麵就是自己沒有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或許還沒認識到人脈對自己的作用和意義。
當你邁入社會後,在待人接物或是與世人相處交往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你身邊的一係列關係就像一張巨大的網緊緊地將你包圍。無論脫離了哪一層網,都是丟掉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財富。
在好萊塢,流行一句話: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在於你知道什麼,而是在於你認識誰。卡耐基訓練區負責人指出,這句話並不是讓人們不要培養專業知識,而是強調“人脈是一個人通往財富、成功的門票”。
人脈即人際關係、隊際網絡,可以體現一個人的人緣以及社會關係的好壞。一個成功的人士,他的能力未必超群,但其往往是懂得一些為人處世技巧,人際關係良好,人脈網絡非常發達的人。可見,一個人在社會中想要找到並且實現、釋放自我價值,不但要有經濟方麵和物質方麵的需求需要得到滿足,更重要的是有社會方麵和心理方麵的需求需要得到滿足。
常言道:30歲之前拚個人能力,30歲之後拚人脈和人際關係。人脈就像太陽的光芒一樣向外圍空間無限放射,誰的人脈強大、旺盛,誰的人際關係廣,誰就可以獲得更廣闊的舞台和空間,誰就能更快地摘取成功的桂冠。人脈可以使個人超越身體和能力上的局限,運籌帷幄,決勝於千裏之外。很多人把拓展人脈當成非常重要的事情來抓。所以,作為即將跨入社會的年輕人而言,你們有夢想,有激情,並且渴望在職場上打造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隻要能像小紅一樣用心經營和利用好自己的人脈資源,一定會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
幻想發財,不如用人脈致富
在現實生活中,常常有人抱怨自己想創一番事業,卻又沒有合適的主攻方向,缺乏必要的資金,更幻想能得貴人襄助。其實,龐大的資源往往就在身邊,那就是無數的“人”。隻要善於把握、打理、培植你的人脈,就能聚集人氣,進而鑄造人望,有了這樣的臂助,資金、技術、渠道還不是唾手可得,何愁大事不成?
也許你沒有富爸爸,沒有可減少奮鬥二十年的終身伴侶,但懂得人情學,一樣可以得貴人相助、獲得多方助力。可是千萬不要懷著一份過於勢利的短淺眼光經營人脈,別人現在富貴,出金入銀,就一副小人嘴臉伺候著,別人現在是個潦倒的小人物就忽視、輕視、鄙視之。
中國台北“身心靈成長協會”的創辦人賴淑惠開房產中介時有著“結交小人物”的經典案例。當時,賴淑惠住在一個大廈裏,同時兼營這個樓的房產中介,經她一番細心觀察後,發現凡是對大廈有興趣的買家,第一個總是先詢問大門管理員,“最近有沒有住戶要賣房子啊?價錢多少呢?”有趣的是,每次管理員的回答幾乎是:“你去問住在八樓的賴小姐,她很喜歡買賣房子,這樣就不必再去找其他中介商了。”此外,該樓誰要錢急用要賣房子的消息也總是第一個傳到她的耳朵裏。也因此,賴淑惠在首都大廈一個物業上整整賺進1000多萬元。為什麼管理員願意幫賴淑惠的忙?說穿了是她將任何人都當成家人般關心,賴淑惠每天出入大門,必會向當日值班的管理員打招呼,出差返回也會順道帶些當地名產略表心意。
然而,現代社會建立人脈遠遠不是過去所謂的“拉關係”那麼粗俗簡單,它包含很多層麵的深化,需要用心經營。尋找人脈要主動出擊,找到想認識的人就想盡辦法去結識,結識後當自己的好朋友慷慨對待。也許有人說:經常吃飯喝酒的那是酒肉朋友,不見得真心。但發展人脈的出發點就是先“跑量”再從中精選可重點發展的對象,而走好第一步,對人慷慨大氣則是必需的。
這裏有一個關於維克多連鎖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