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跌倒了,站起來繼續走(2)(1 / 3)

遭遇挫折本屬尋常之事,一輩子都一帆風順的人不存在。人不怕受挫折,怕的是受不住挫折。挫折是人生的試金石,正確麵對挫折是我們必須具備的本領。有了挫折,人生的道路才會更精彩。因為挫折可以讓一個懦弱的人變得強大,能夠在困難麵前直麵挺胸地大步向前走。而能夠化挫折為力量的先決條件,就是能夠淡定地看待挫折。

《北京青年報》曾刊載了一個故事:一個出生於優越家庭的孩子,在小學、中學一直品學兼優,曾多次獲得“三好學生”稱號,並被保送到某大學。大三的時候,他出乎所有人意料地離家出走。他給父母留下了一封信,大致的內容是自己想要出去看看,決定在外地租個地方住下,再找個工作,考驗一下自己的生存能力。這位學生在信中還說,他從小到大都是按照父母的設計走的,而父母從未征求過他的意見,因此,看到父母在別人麵前提起他時的那副自豪的樣子,他的心裏就“充滿了厭惡”。

這個孩子之所以選擇“離家出走”的方式,是因為他在剛剛結束的期末考試中成績很糟,有好幾門不及格,在之後的補考中也沒有及格。他在考試的時候看到很多同學在作弊,但是他對所考的科目一點興趣也沒有,所以“連作弊的心情都沒有”,於是他放棄了。很多人看完之後可能會問,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

相信有些人已經明白了其中的緣由,這個孩子不是因為父母的溺愛和生活的優越而“離家出走”,而是經受不住失敗的打擊而“離家出走”。功課不及格,對他而言就是人生的挫折,他接受不了自己的失敗,沒有勇氣去麵對,所以選擇了逃避。這樣的人即使再優秀,也不會取得成功。因為挫折是無法避免的,需要以淡定為刀斬斷挫折的荊棘,這樣,優秀的品質才能綻放出光芒。

要做一個健康的人,就應當學習皮球精神,笑對挫折、感激挫折,把淡定地看待挫折當成人生的必修課。挫折感是一個人精神生活必需的營養品,缺乏它,人就會因“缺鈣”而患上軟骨病。

第四節 意誌在困苦中錘煉

莎翁說:“我們的身體就像一個園圃,我們的意誌就是這園圃的園丁。無論我們插蓖麻,種萵苣,栽下牛膝草,拔起百裏香,或者單獨培育一種草木,或者把全國種得萬卉紛呈,或者讓它荒廢也好,或者把它辛勤耕耘也好,那權利都在於我們的意誌。”

冬天寒風凜冽,大雪紛飛,隻有牆角的梅花傲然綻放。在它的眼裏沒有冬天,它一心隻想開出漂亮的花,盡情綻放自己的魅力。它在風雪中一次次與挫折抗爭。終於,它成功了。雪停了,在萬物的襯托下,梅花顯得更加嬌豔、更加美麗,在它的骨子裏,堅韌戰勝了挫折。生活中的每個人都可能遭遇挫折和失敗,但是隻要我們用微笑挑戰挫折,用頑強戰勝挫折,我們就會變得更智慧、更成熟。尤瑟娜曾說過:“不幸的人總是比幸運的人要經得住意誌磨難。”

中國科普作家高士其在國外留學時,有一次做實驗,一個裝有培養腦炎過濾性病毒的玻璃瓶子突然破裂了,病毒侵入了他的小腦,從此給他留下了身體致殘的禍根。他飽受病毒的折磨,但他還是堅持學完了芝加哥大學細菌學的全部博士課程。回國以後,他拖著半癱的身子,到達延安工作。解放後,他的病情日趨嚴重,後來連說話和行動都變得十分困難,睜、合眼都需要別人幫助。但他仍以驚人的吃苦精神進行創作,先後寫成100多萬字的作品。有人問他苦不苦,他笑著說:“不苦。因為我每天都在鬥爭,鬥爭是有無窮樂趣的。”

挫折既是人生某種努力的終結,又是重新崛起的開始。堅強的人總是坦然地麵對挫折,冷靜地分析挫折的成因,自覺地以樂觀向上的態度、堅定不移的信心和頑強不屈的意誌去戰勝挫折,使人生獲得一次超越。

一個伐木工人在森林中的一次單獨作業中,不小心被伐倒的一棵大樹把右腿壓住了,疼痛難忍並開始大量滲血。當時他非常清楚自己麵臨的處境,在這深山密林中,同伴距離他的位置很遠,呼救是沒有用的,如果不馬上采取自救的措施,等到同伴發覺後再來找他時,他可能會因失血過多而死去,因此,隻能依靠自己的努力來解救自己。於是,他掙紮著想用電鋸鋸斷樹幹,可是很快他就發現一個問題,在這種躺臥的情況下使用電鋸,弄不好很容易發生故障,如果那樣的話,他就隻能坐以待斃了。經過一番緊張的思考之後,他終於認定,隻有把自己的右腿鋸斷才是唯一可以脫險的選擇。他很快做好了準備,狠了狠心,用電鋸鋸斷了自己的右腿,然後強忍著劇痛進行了簡單的包紮。憑著頑強的毅力,他爬到了公路上,被過往的車輛發現並送到醫院,最終得以生還。

挫折是錘煉人意誌能力的有效途徑。如果這個伐木工人當時缺乏頑強的毅力、堅韌的品質來支撐他求生的願望,那最終的結果又會怎樣呢?很顯然,不是果斷的行為、堅強的意誌戰勝死亡,就是因自身的懦弱被死亡而吞噬。不正視挫折,就不能磨煉出堅強的意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