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作家林清玄寫過一個故事:有一年上帝看見農民種的麥子硬朗累累,覺得很開心。農夫見到上帝卻說,五十年來我沒有一天不在祈禱,祈禱年年不要有風雨、冰雹,不要有幹旱、蟲災,可無論我怎樣祈禱總不能如願。農夫忽然吻著上帝的腳說:我全能的主呀!您可不可以明年承諾我的懇求——隻要一年的時光,不要大風雨、不要烈日幹旱、不要有蟲災?
上帝說:好吧,明年必定如你所願。
第二年,由於沒有狂風暴雨、烈日與蟲災,農民的田裏果然結出很多麥穗,比往年的多了一倍,農民高興不已。可等到秋天的時候,農夫發現所有的麥穗竟全是癟癟的,沒有什麼好籽粒。農夫含淚問上帝,說:這是怎麼回事?
上帝說:由於你的麥穗避開了所有的考驗,才變成這樣。
一粒麥子,尚且離不開風雨、幹旱、烈日、蟲災等挫折的考驗,對於一個人,更是如此。
有人說過,人的臉型就是一個“苦”字,天生就該受盡各種苦難。此話有一定的道理。想想人的一生,在自己的哭聲中臨世,在親人的哭聲中辭世,中間百十年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與艱巨、困苦、疾病、災害打交道。
假如人生沒有磨難,其本身就是一種災害。長期生活在一順百順、無憂無慮的環境中,淘汰不了劣者,篩選不出強者,人類就不會進化,社會也不會向前發展。而我們每個人認真審閱自己的心坎,點燃自己靈魂之光的往往正是一些當時被看作是磨難和困苦的境遇或事件。一個完整的人生,一定要經過曆練。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不得不說:“苦難”是上帝饋贈給人類最好的禮物!
但是,苦難變成財富是有條件的。我們不必學那些宗教殉道者,把苦痛作為一種享受和目標,我們是具有正常生理及心理功效的人,有七情六欲,知道趨利避害,知道“陽光總在風雨後”“吹盡黃沙始見金”這兩句話的深刻含義。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在他的自傳裏這樣寫道:“苦難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克服了苦難時,它就是你的財富;可當苦難克服了你時,它就是你的屈辱。”
1858年,瑞典的一個富裕人家生下了一個女兒。之後不久,家裏人發現這個女孩無法行走,經醫生確診,女孩患上了一種無法解釋的癱瘓症,從此她將喪失走路的能力。
幾年過去了,女孩都八歲了。有一次,她和家人一起乘船去旅行。大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去了,隻有女孩在甲板上聽船長的太太講故事。船長的太太說在這隻船上有一隻天堂鳥,它不但長有金光閃閃的羽毛,而且還能歌善舞,甚至可以幫助客人拿東西。女孩被這樣的描述迷住了,她在幻想鳥兒的樣子,很想親自去看一看。於是保姆把女孩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長。可是女孩耐不住性子,她要求船上的服務生帶她去看那隻天堂鳥。服務生並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於是一個人徑直地往前走。這時候,奇跡出現了,女孩因為過度地渴望,竟然忘我地拉住服務生的手,就這樣跟著服務生慢慢地走了起來。從此,女孩的病便慢慢地痊愈了。
女孩長大後,熱情地投入到文學創作中,成為第一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這個女孩就是茜爾瑪拉格羅芙。
當我們克服了苦難並闊別了苦難時,苦難才是你值得自豪的一筆人生財富,才是你人生中經過曆練後的翱翔!
人的一生會遇到種種的困難,當困苦向我們壓來的時候該如何去做呢?應該執著而自信地去追求,對自己說“我要成功,我不要失敗,不能放棄”。不管有多麼艱難,都要用激情去點燃心中的信念,永不言棄,這樣才能取得理想中的成功。磨難也是生活的一種饋贈,隻有勇於接受的人,才能化繭成蝶。
沒有人生來就是成功的。樹苗隻有經曆了暴風雨的吹打,才能經得起歲月的考驗;雄鷹隻有經過痛苦的飛翔訓練,才能搏擊長空。一個人要想翱翔於藍天之上,首先要學會麵對挫折,懂得在苦難中曆練。世上沒有平白無故的成功,也沒有隨隨便便的苦難,每一次苦難都是在為飛翔作準備,也因為這些人生路上的苦難,才讓人飛得更高、更遠。
第九節 總有一扇門是打開的
妮姬的故事是從她七年級時醫生對她的一次診斷開始的。她家人的憂慮變成了事實,診斷的結果是白血球過多。接下來的幾個月,她都必須經常到醫院接受定期檢查。她打過無數次針,測試過千百次,然後就是化學療法。這是個可能救命的機會,她的頭發因此全掉了。對一個七年級的女孩而言,掉頭發是一場噩夢。頭發不會再長,她的家人開始擔心了。
升入八年級前的暑假她戴上了假發。雖然感覺不舒服,很癢,但是她還是戴著。以前,她相當受歡迎,很多同學都喜歡她。她還是拉拉隊隊長,總有一大堆同伴圍繞在她身旁。但是,化療之後事情似乎改變了。在她升八年級的前一兩個星期,她的假發被人從後麵拉走五六次。每一次她都停下步子,彎腰,戴好她的假發,甩掉眼淚並且走回班裏。她埋怨為什麼沒有人會為她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