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受罰人”,他們中的一些人隻考慮如何達到監獄工作標準。
南鄉深切地感到,許多同事都對這種風潮不讚成。那些人隻想誇耀自己的工作。改造
犯罪者,為他們回歸社會開辟道路,進而消滅對社會的威脅——刑期教育的最高理念到哪
裏去了但是哪怕一點點放鬆嚴格的紀律,囚犯中就一定會有人得意忘形地跳出來。在引入
《管理行刑》之前,監獄甚至出現過無賴讓看守去食攤買拉麵的事。
目前如何對待現實中存在的犯罪者站在監獄行政管理最前線的看守們直接麵對這種進
退兩難的窘境。
參加工作五年後,南鄉的內心發生了變化,變化的契機是監獄內舉行的一年一次的運
動會。這對囚犯來說是快樂的節日。隻有在這一天,他們才會忘記與看守的緊張關係,這
是這些成年人可以又跑又跳的特別日子。
在運動場監督這個活動的南鄉,突然注意到,這些犯人中有300多名殺人犯。這就意味
著,因為他們的原因,有300多名被害者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
這麼一想,南鄉對眼前的景象完全改變了看法,眼前那些對著特別配給的饅頭笑逐顏
開,正在香噴噴地嚼著饅頭的殺人犯們,為什麼要讓他們高興呢是不是因為被害者再也不
會出現在人世了呢南鄉感到震驚。
恰好這時,南鄉為了通過作為晉升的第一道門坎中級考試,正在勤奮學習。在這期間
,他學習了刑法史,刑法史中對有關問題的爭論從曆史到現在一直都沒停止。在近代刑法
的搖籃期,歐洲大陸圍繞著刑罰到底是為了什麼這一問題展開了激烈爭論。一種看法是,
刑罰是對犯罪者的報複,這種觀點形成了因果報應刑罰思想。另一種是,刑罰的設立是為
了教育改造犯罪者,消除社會威脅,這種觀點形成了目的刑罰思想。這兩種觀點長期爭論
,結果確定了對兩者揚長避短的發展方向。形成了現在的刑罰體係的基礎。
但是,由於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法律,因此側重點也就有所不同。一般來說,歐美諸
國大都是因果報應刑罰思想,而日本則是傾向於目的刑罰思想
學習了這些理論,南鄉終於明白了使自己感到左右為難的原因是什麼那種嚴格的《管
理行刑》表麵上標榜刑期教育,實質內容是對囚犯嚴加管束,完全是形式與內容分裂的管
教方針。
此時,南鄉看到了殺人犯背後沒有浮現出的靈魂,他清楚地覺悟到自己應該選擇的道
路。懲罰犯罪者才是自己的工作。隻要想一想被害者,就會認為因果報應刑罰思想是絕對
正義的。
後來,南鄉確實按照《管理行刑》方針履行職責。在通過了中級考試、完成研修後,
他的職級也晉升為看守部長了。在上司中間的評價也高了,被調往東京拘留所。
也就在這時,他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死刑執行任務。
南鄉去東京小菅拘留所赴任時才25歲。他意氣奮發,正認真考慮要在職務上再上一個
台階。因為他知道,獄官的世界是下級絕對服從上級的等級社會。如果不站在高處,什麼
事也幹不了,而且他現在已經踏上了第一級台階了。
此時的南鄉,把推進《管理行刑》當作自己的使命。而且新到的這所監獄東京拘留所
是關押那些已被宣布死刑、被認為沒有改造餘地的囚犯的地方。在日本,關押已經確定死
刑囚犯的地方不是監獄,而是拘留所。他們是已被宣判死刑,並已初步決定了執行,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