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因人格缺陷而導致的失敗 (1)(1 / 3)

第四章因人格缺陷而導致的失敗(1)

1.避免貪得無厭——由嚴嵩的失敗學到的成功經驗

貪婪的人在世界上從來不少見。欲壑深不見底,貪婪的人一心想填滿它。但有道是欲壑難填,貪婪的本質就在於:永遠不會有滿足的時候。貪婪隻能讓你感覺到深深的空虛,就像一個無底洞,然後你就會不顧一切地想要填滿它,但是你永遠也不可能達到目的。

貪婪其實是一種頑疾,古往今來太多的例子證明,人們很容易被它所奴役。人心不足蛇吞象,說的就是人類被貪欲所左右之後的狀態。當得到的已經很多時,仍指望得到更多,這是很多人的表現。但是一個貪求厚利、永不知足的人,等於是在愚弄自己。貪婪可以說是產生很多罪惡的源泉。它能令人對能滿足自己貪欲之外的東西視而不見,甚至連自己的尊嚴和人格都可以忽略掉。利令智昏,貪婪令人喪失理智,變得糊塗起來,從而做出愚昧不堪的事。

明朝嘉靖皇帝在位時,內閣大臣擁有著絕對的實權,尤其是內閣“首輔”位極人臣,權力更大,幾乎一切有關朝政的事情都歸他管。這些官員裏的一些人利用手中之權,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欲,貪汙腐敗、收受賄賂、侵吞公款,幾乎什麼違法亂紀的事都幹。在這些人裏麵,嚴嵩是一個有名的典型代表。

嚴嵩擅長溜須拍馬,而嘉靖皇帝偏偏就喜歡這樣的人,所以在嘉靖在位期間,嚴嵩被重用是必然的。自從得到皇帝的寵幸之後,嚴嵩原本小心隱藏起來的驕奢霸橫之氣日益顯露,貪汙腐敗、收受賄賂成為家常便飯。嚴嵩位高權重,那麼撈起錢來也就比一般人要厲害得多,而且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叫做滿足。就連那些宗師藩王、皇親國戚想要找他辦事,他都要收取一定的報酬才會善罷甘休,否則什麼事情都免談。

在嘉靖皇帝的包庇之下,嚴嵩及其兒子貪贓枉法,在撈錢方麵無所不用其極,對皇帝好話說盡,對別人壞事做絕。嚴嵩父子大肆搜刮民財,魚肉百姓,在這種情況下積聚了萬貫家財,竟能夠稱得上是富可敵國。嚴嵩的府第都是雕梁畫柱,峻宇高牆,跟皇帝住的地方絕對有得一比。至於金銀珠寶就不用提了,豪宅就是用巨額的錢財購置的,而且裏麵的很多房間都包括地下室,是為了藏匿貪賄來的金銀珠寶。欲望不可滿足的嚴嵩父子除了瘋狂聚斂錢財之外,生活也相當糜爛。尤其是嚴嵩的兒子嚴世蕃,生活奢侈,荒淫無度。嚴世蕃還自鳴得意地對這種腐化生活口出狂言:“朝廷不如我樂!”不要說這些“主子”,就連嚴嵩的家仆嚴年,家產也有好幾萬兩。

但是欲壑難填必然帶來災禍。盡管嚴嵩善於揣摩皇帝的心思,可是歲月催人老,他似乎可以用手中的權力得到一切,但是卻不能夠延緩自己的衰老。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嚴嵩的辦事能力下降,反應遲鈍,記憶力大減。有時甚至連皇帝所下的手諭中那些話的意思,他都不能夠確切地理解了。嘉靖皇帝當然不喜歡寵幸一個幾近癡呆的人,開始產生了厭煩,並逐漸疏遠他。

就在這個時候,由於長期不滿於嚴嵩父子的貪贓枉法,禦史鄒應龍上書彈劾嚴嵩和其子嚴世蕃。嘉靖皇帝龍顏大怒,下旨命令嚴嵩立即退休返鄉。同時下令逮捕嚴世蕃。經過審訊,判決嚴世蕃流放到廣東雷州,同時把嚴世蕃之子充軍到廣西去防守邊關。但是事情還沒有完結,嚴世蕃最終因謀反罪名成立而被砍頭,他的家也被抄了。抄家的時候,光黃金就有三萬兩千餘兩。白銀就更多了,竟有二百零二萬餘兩。如果算上那些為數眾多的房屋、土地、珍寶等,嚴家所聚斂的這些東西,幾乎超過了皇室的珍藏。同時,皇帝還下詔把嚴嵩和他的孫子們貶為普通百姓。就這樣,曾經位極人臣的嚴嵩,因為欲壑難填,雖然曾經富甲一時並且驕橫跋扈,但是仿佛一場夢一般,頃刻之間他原本高高在上的地位沒有了,淪落得家敗人亡、孤苦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