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因人格缺陷而導致的失敗 (1)(2 / 3)

1567年春,曾經顯赫一時的嚴嵩在病老、饑餓和恐懼之中,死在寄食的墓舍草廬裏,終年87歲。他死後得到的境遇是非常悲涼的,沒有人過來吊唁他,甚至連一口棺材都沒有。

嚴嵩的失敗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貪婪是一種過分的欲望,一旦被它所左右,等待這個人的遲早是惡劣的結果。欲望可以有,但是過度了就會害人害己。人一旦動了貪心邪念,他的良知就會像被密密的雜草包圍的秧苗一樣,漸漸地枯黃直至死掉。原本心中的善良、正氣、剛毅會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消失殆盡,聰穎智慧會被糊塗昏庸所代替,善慈仁愛也就變成了殘酷刻薄,而這個人的人格就會像一池汙水,變得越來越汙濁腐臭。貪得無厭的危害是巨大的,一意孤行,放任自己的貪念,不但會給自己帶來禍端,甚至會進而釀成人生乃至家庭與社會的悲劇。

2.避免懦弱無能——由李煜的失敗學到的成功經驗

懦弱的人害怕有壓力的狀態,他們害怕競爭。懦弱的人會讓自己的力量在心態的作用下縮小,在對手或困難麵前,他們往往還沒有開始競爭就覺得自己技不如人,因此也就失去了堅持下去的勇氣和動力,他們一般會選擇回避或屈服。懦弱者對於自尊並不忽視,但如果讓其選擇的話,在屈辱與安寧之間,他們往往更傾向於後者。

懦弱者常常害怕機遇,迎接挑戰對於他們來說簡直跟噩夢差不多。他們從機遇中看到的是憂患,是對於自己努力有可能白費的懼怕。

懦弱者一般不會跟別人發生衝突,他們不願意讓自己成為凶惡的虎狼,他們隻願做順從的羔羊,但是他們似乎並沒有敏感地意識到,在自己順從的背後,是霍霍的磨刀聲。

懦弱總會影響到自己的思維和行動,而這樣一來,勢必增加他們的懦弱。這是一種非常可悲的惡性循環。他們經常自憐自卑,但是因為心中沒有鴻圖大誌,堅強麵對挑戰這件事情在他們眼中,就像沙漠裏的海市蜃樓,可望而不可及。懦弱通常是恐懼的伴侶,恐懼無疑像催化劑一樣,會對懦弱的成長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它們都束縛了人的心靈和手腳,也更加減少了使人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懦弱的人常常是與悲劇這個詞語緊密地聯係在一起的。中國曆史上南唐後主李煜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由於懦弱的性格,終於沒能逃脫自己的悲劇命運。

在南唐還沒有滅亡的時候,宋太祖在荊南製造了幾千艘戰艦。當時的鎮南節度使林仁肇連忙上書李煜,請求李煜給他數萬精兵,自己親自麾軍跟宋太祖作戰。他的計劃是不僅要參戰,還要收複之前喪失的疆土。

本來林仁肇有著非常詳細的計劃,甚至連在宋軍中散播謠言以惑其軍心的計謀如何具體實施都想好了。在他看來,這真是一次反擊的大好機會。但是懦弱的李煜聽後,卻因為恐懼而臉白得像一張紙,說這是引火燒身之策,萬萬不可。因為他的懦弱,這次反擊的良機就此錯失。

後來,沿江巡檢點絳也前來獻策,結果懦弱的李煜再次表示拒絕,使他失去了反擊宋朝並很好地保護自己疆土的另一次機會。

為了保全自己,李煜不但對宋朝的專橫欺壓逆來順受,還決定向宋朝納貢稱臣。懦弱的人在做出懦弱的事情時,總會把事情想象得過於簡單,而這個人也會趨向於天真。李煜以為自己的方法可以避免宋太祖興師動眾,出兵征討自己的國家。他還給宋太祖寫了一份上表。但是,宋太祖看完上表之後,除了覺得文采確實很好之外,根本就沒有其他感覺。在一個有巨大野心的強敵麵前,懦弱的做法並不能起到息事寧人的作用。最後,宋太祖當然沒有答應李煜的請求。

麵對這樣的拒絕,李煜本應該清醒了。但是他的懦弱讓他繼續天真地錯下去,甚至聽信讒言,錯殺了充滿愛國熱忱並有著豐富軍事經驗的林仁肇。而這正中宋太祖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