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因人格缺陷而導致的失敗(2)
後來他起兵成功之後,盡管手中掌握了大權,可是這種猜忌多疑的性格也使他嚐了不少苦頭。正因為多疑,怕被欺騙,才讓周瑜的反間計在他身上發揮得淋漓盡致,從而錯殺了蔡瑁、張允。他失去了兩員深諳水軍的將領,成為他在赤壁之戰中慘敗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諸葛亮也正是抓住了曹操多疑的性格,才冒險草船借箭,不僅不費吹灰之力得到了10萬支箭,還給曹軍的士氣造成了非常大的打擊。
曹操雖有雄才大略,但由於猜忌多疑的性格,使他失去了很多優秀的人才,而這些人都是無價之寶。不僅如此,他因為這種性格而決定了自己的決策方向,從而導致民心相離,最後雖能占盡天時,卻無法得到人和。他生前不能統一中原,跟他這個缺點有著密切關係。
眾所周知,每個人的性格都是相當複雜的,而我們平時評論人的性格時,多半隻用一個最突出或最明顯的特征,也就是主人格或核心人格。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在某些事情上產生懷疑的心理,但是,千萬不要把它變成自己心理上的常態。當猜忌多疑的性格特征成為人格的主人格,而且程度超出一定的限度,就會導致偏執性人格障礙。這是導致許多人失敗的原因之一。所以,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要盡力避免猜忌多疑,以免遭受到本可以避免的挫折甚至是遭遇失敗。
4.不要優柔寡斷——由項羽的失敗學到的成功經驗
相信每個人都有過在抉擇麵前猶豫不決、思前想後的經曆,也一定有過因考慮過久而錯失良機的懊悔之舉。有時,優柔寡斷會斷送一個人的大好前程,從而遺憾終生。
韓信被封為大將軍的時候,就跟劉邦說過項羽隻是外表肌肉發達、武藝高強,有著“匹夫之勇”,但卻因處事非常優柔寡斷,所以即便是能得到一時的強大,也終究不會持續下去,他終究會弱下去,直至被消滅。一個想做大事的人不能優柔寡斷,而項羽恰恰犯了這個大忌。
項羽天生有一副軟心腸,他處事姑息優柔,經常因為遲遲下不了決定,導致實施決策的最佳機會悄悄地溜走。這種人格缺陷正是他失敗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鴻門宴上,項羽幾次有殺掉劉邦的機會,卻最終沒有下手。那時候項莊拔劍起舞,為的就是在等到項羽放信號的時候,一劍將劉邦的性命結果掉。可是項羽卻屢次猶豫,最終沒有放信號。
結果眾所周知,在劉邦順利逃過這一劫之後,項羽的潰敗就開始加速。他最終自刎烏江邊,但這並不足以答謝跟他出生入死的兵士,更不能算是給了江東父老一個滿意的交代。
項羽之所以有這樣的結局,很大的原因就在於他做事非常優柔寡斷。而做大事的人,尤其忌諱這點。因為機會這種東西是稍縱即逝的,很可能這一秒的猶豫,就能造成下一秒的失敗。
很多人就是因為過於優柔寡斷而錯失良機,這種悔恨還是輕的,像項羽這樣,不斷地猶豫不僅使他這個西楚霸王曾經顯赫一時的功績毀於一旦,還把跟隨他的人包括自己的性命給搭上了。當一個人連命都喪失了的時候,他也就永遠地失去了反敗為勝的機會。卷土重來對他來說已經成為後人無奈的嗟歎,而永遠不能夠成為現實。時光不可能倒流,因為優柔寡斷而失去的良機,會像流逝的時間一樣,再也無法抓住。
最初的時候,張良和韓信都是項羽的手下。眾所周知,這兩個人一文一武,文則通曉謀略之策,武則深諳用兵之道。他們都是曠世奇才,對於當時的時代來說,誰能把這樣的人才收入他的帳下,就好比掘金者挖到了滿裝著金銀財寶的寶藏一樣,比天上掉餡餅還要讓人感到幸運。但就是這兩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卻最終離開了項羽,投靠了劉邦。為什麼會這樣?很大的原因就在於,兩人通過對項羽的了解越來越深,了解了他有著優柔寡斷的性格。跟隨這樣的領導者,是根本沒有辦法建立一番功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