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節(3 / 3)

他發言幹脆,說,我剛來黎南,還沒進入情況,談不出具體意見。隻講三句話:第一,聽從縣委和周書記的安排;第二,一定盡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第三,請大家今後支持我的工作。

大家意見最集中的是劉先生投資城北大橋的事。縣城往北是去地區和省裏的路,可隔著一條河,很不方便。河也不大,但河穀很寬。豐水季就靠擺汽車輪渡,枯水季就把輪渡往中間橫著,成了便橋。這裏一年到頭天天堵車,是縣裏領導嘴上念了多年的交通瓶頸,就是沒錢修。這回主要是劉先生投資,省裏和縣裏配套一些。修成之後,劉先生經營三十年,收回投資之後,再交給縣裏管理。

關隱達不了解劉先生的資信到底如何,但隻要他真正投錢來,這是一個好項目。就這樣一個好項目,也有些領導想不通,說這橋修好之後由劉先生來管三十年,合適嗎?周書記發話了,說,我也不講什麼大道理給你們聽。我隻知道這橋修好之後,他劉先生就是天大的本事,也搬不到香港去。就是他有本事把這橋搬到香港去了,九七年之後還是中國的哩。

此事非同小可,需成立一個縣領導掛帥的指揮部。王副縣長分管著交通,會議決定由他任指揮部指揮長。王永坦也不說什麼,隻說這事我躲也躲不了的,我就於吧。

家裏有些弄清場了,天天晚上就有人來坐了。多是政法部門的負責人。來的人又多少帶著些禮品,關隱達說什麼都不收。他從那年開始走下坡路起,就堅持一條,絕對不貪不占。心想自己任何事都沒有就開始倒黴了,要是再讓人抓了什麼把柄不就更要倒黴?但是也注意把拒禮的方法搞得藝術一點,不傷人家的麵子。這一點他是有教訓的。剛倒黴那年,他有回下到一個鄉裏檢查工作,鄉裏備辦了一桌豐盛的飯菜招待他。他本來心情就不好,又不想人家日後說他大吃大喝,就把那位鄉黨委書記批評了一頓,就是不肯吃那頓飯,自己帶著司機到外麵館子裏吃了碗麵條。那位鄉黨委書記偏又不是好惹的,過後到處臭他,說他假正經,還無中生有說他怎麼怎麼的。弄得他後來到基層去時常撈不到飯吃,走到哪裏都灰溜溜的。在縣級領導中,就有人把這事當作笑話背後宣揚。地委就認為他在這個縣失去了群眾基礎,又給他換了地方。有一陣子,他懷著一股氣,甚至也想同一般的領導一樣,搞新拿來主義算了,不管是不是分內的東西,拿來再說。這樣倒與群眾打成一片了。但還是管住了自己。他想這會兒自己正背時,明顯落井下石的人倒沒發現,但在一邊想看他笑話的人還是有的。現在人家帶禮品來,他就做得技巧些了。他先是推一陣,實在推不了,就收個一兩樣,再拿原來收的東西又打發一兩樣給人家。說,既然你硬要講這個禮,就該按老規矩辦,有來有往。

這樣,就總是人家送的那些禮品在送禮的人手中轉來轉去,他反正不貪誰的。這有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