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談判水平訓練(2 / 3)

四從介紹己方的基本情況入題

談判開始前,先簡略介紹一下己方的生產、經營、財務等基本情況,提供給對方一些必要的資料,以顯示己方雄厚的實力和良好的信譽,堅定對方與你合作的信心。

第三節巧試探,投石問路

投石問路是一種向對方的試探,它在談判中常常借助提問的方式,來摸索、了解對方的意圖以及某些實際情況。

談判中,投石問路是一種常用的策略。作為買主,他由此可以從賣主那裏得到賣主很少主動提供的資料,來分析商品的成本、價格等情況,以便作出自己的抉擇。

當你作為買主,在討價還價時,你可以提出下列問題:

“假如我們訂貨的數量加倍或者減半呢?”

“假如我們和你們簽訂一年的合同,或者更長時間的合同呢?”

“假如我們減少保證金,你有何想法?”

“假如我們自己提供材料呢?”

“假如我們自己提供工具呢?”

“假如我們自己提供技術資料呢?”

“假如我們要求改變產品的規格呢?”

“假如我們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呢?”

“假如我們自己解決運輸問題呢?”

當你想取得對方的情報,獲取所需要的信息時,可以提出下列問題:

“請您告訴我,為什麼半個月後才可以發貨?”

“請問這批貨物的出廠價是多少?”

“您對我們的產品有沒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

“請問,提貨地點在哪裏?”

“究竟什麼時候才能到貨?”

當你想引起對方的注意,並引導他的談話方向時,可以這樣提出問題:

“你能否說明一下,這種類型的商品修理方法是什麼?”

“如果我們大批訂貨,你們公司能不能充分供應?”

“您有沒有想過要增加生產,擴大一些交易額?”

“請您考慮簽訂一份三年的合同,好嗎?”

當你希望對方做出結論時,可以這樣提問:

“您想訂多少貨?”

“您對這種樣式感到滿意嗎?”

“這個問題解決了,我們可以簽訂協議了吧?”

當你想表達己方的某種情緒或思想時,可使用這類問話:

“我們的價格如此低廉,您一定會感到吃驚吧(表達炫耀的情緒)?”

“您是否調查過本公司的財務狀況和信用(表達自信和自豪的情緒)?”

“我們曾做過調查,您知道我們發現了什麼(故弄玄虛,想引人注意)?”

“對於那個建議,您的反應如何(引起他人注意,為他人思考指引方向)?”

“請原諒,您是否知道這是達成協議的惟一途徑(引起對方注意,引導對方自己做結論)?”

總之,每一個提問都是一顆探路的“石子”。你可以通過對產品質量、購買數量、付款方式、交貨時間等問題來了解對方的虛實。

同時,不斷地投石問路還能使對方窮於應付。如果賣方想要拒絕買方的提問一般是很不禮貌的。

麵對這種連珠炮式的提問,許多賣主不但難以主動出擊,而且寧願適當降低價格,而不願疲於回答詢問。

當然,並不是買方采取上述手法,就能獲得談判成功,或得到多少便宜。如果賣方采取高明的手段來回擊這種“投石問路”,那麼,買方的這種策略就難以奏效。

比如:

如果買主投出一個“石子”,賣方最好立刻要求對方以訂貨作為你滿足他提問要求的條件,這麼一來,買主就不敢輕易提問了。

還可以以冗長的回答來使對方感到厭倦。以不著邊際的解釋答複對方,使買主由於不勝其煩而收斂自己不斷提問的欲望。

使用“反客為主”的辦法不失為一個高招。當買主“投石問路”後,賣方稍作解釋,就反問對方,使對方處於被動的境地。

一個精明的賣主,可以將買主投出的“石子”變為一個良機。如可以針對買主想知道更多情況的心理,進行有意識的引導,提出反建議,把對方扔過來的“石子”輕鬆地扔還給對方。

“您問的問題我都答複了,怎麼樣,您該考慮我的條件吧?”

“您想知道的情況就是這些,您要的數量大些,就可以享受優惠價格。這個條件,可以接受了嗎?”

這種因勢利導,常常使談判成功。

第四節陷僵局,另謀策略

談判中有時雙方對一些問題各持己見,誰也不肯讓步,這時談判就可能陷入僵局。這種對峙且又毫無進展的局麵,顯然是雙方都不願意看到的。

因此,要盡量設法避免出現僵局。

但是,在僵局已經形成的情況下,應該采取什麼樣的對策來打破僵局呢?

一轉變話題,努力打破僵局

在談判僵局之下,你必須具有足夠的耐性與擁有不急於達成協議的條件,才有可能等待對手提出新方案。日本人在談判中表現出來的持久性耐力是舉世聞名的。因此,你如想等待對方提出新方案,必須具有長期等待的心理準備。所以,你希望盡快打開僵局,消極等待便不是上策。

如作出一定的讓步呢?

這種做法雖然有可能打破僵局,但這樣常常會使談判朝著不利於你的方向逆轉。

因為,這暴露出你急於求成的心理。對方會利用你這種心理,迫你作出讓步。你稍作讓步,對方會認為你軟弱,因此往往得寸進尺,以謀求更多的利益。

麵對這種情況,你如不步步退讓,就隻有硬碰硬,結果又出現了僵局。

轉變談判的主題是打破僵局的一個辦法。

在談判中通常是大家心照不宣。談判一旦陷入僵局,彼此都在等待對方先作讓步,以便乘虛而入,因此雙方開始比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