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一號器物坑
1986年7月18日。
這一天,注定要載入四川考古甚至中國考古的史冊。
大約下午5點,三星堆遺址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鄉鎮的磚瓦廠在三星堆土堆取土時,發現了一個器物坑。四川省考古研究所和廣漢文管會人員隨即趕到,將器物坑嚴密保護起來。
這個器物坑,後來被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陳德安、陳顯丹兩位專家定名為“一號祭祀坑”。此是後話。
對已經暴露的器物坑的發掘,已是刻不容緩。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廣漢縣文管會迅即組成聯合考古隊,做好發掘的各項工作準備。
1986年7月21日上午8點,對四川考古而言,同樣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和時辰——三星堆遺址的土堆即第二發掘區,聯合考古隊展開了正式的發掘。
7月21日至25日,考古隊在距地表深50~80厘米清理出了祭祀坑的大體開口。
7月26日,考古隊弄清了整個祭祀坑的布局:它的平麵結構是一個長方形,中間有一條主道,兩側各有一條邊道。祭祀坑的麵積約為15平方米。
發掘清理工作依次繼續著。
首先,是將坑裏堆放的大量骨渣清理掉,其量有2立方米左右。
骨渣清理快到坑底的時候,此時在坑的中部看到有一堆牙齒堆放在一起,考古工作者把上麵的灰燼撥開,識別出它是大象的臼齒,並推測這裏可能是大象的頭部。
在大象頭部的周圍,有許多石器。直到此時,坑裏似乎依然顯得很普通。
突然,考古人員發現附近露出一件被打破了的青銅龍虎尊,大家一下興奮起來。要知道,在此之前,三星堆盡管出土了不少的玉器石器,但還很少出現過青銅器!
在喜悅還未褪盡時,更大的喜悅又接踵而至——在這件殘破的青銅龍虎尊中,發現了一個重170.44克的金料;同時又在尊旁的灰燼中清理出一件“金麵罩”,這件金麵罩除眼部鏤空外,其他部分都是實體的。
緊接著,珍稀罕見的寶物開始一件一件陸續展現在人們的麵前。
有玉石器和象牙,它們是這個祭祀坑所發現最多的文物,其種類有玉佩飾、玉牙璋、玉戈、玉斤等;在古代,它們主要是作為禮器使用。
有銅瑗、銅尊等禮器;有許多的青銅人頭像、跪坐人像等。
這些青銅頭像和青銅人像以前沒有見過的。
人頭像的造型非常獨特:他們的眼睛都是呈杏葉狀,眼球都有點微凸,耳朵穿孔,似有耳環,臉部為方頤形,頸部呈倒三角形。
這些人像代表著什麼意思呢?代表的是哪一個階層的人物呢?
……
發掘工作曆經一個月,結果讓人非常滿意,出土文物有銅器、金器、玉石器、象牙、琥珀等400多件。
發現二號器物坑
對聯合考古隊來說,更大的喜悅還在後頭。
1986年8月14日,一個讓四川考古界轟動的日子。
三星堆遺址又傳來發現二號器物坑的消息。
二號坑口剛剛露頭,當天下午聯合考古隊就雷厲風行,組織人力開始發掘。
考古人員探查發現,二號祭祀坑的整個平麵布局屬一個長方形的土坑,沒有坑道,方向為北偏東35度,坑長530厘米、寬220厘米。
在持續了一周的清理後,二號坑終於進入實質性發掘。
最初展現在人們麵前的是滿坑的象牙,隨著發掘工作的進行,發現在象牙的下麵有著大量的青銅器,能夠看見的有青銅人頭像等。
當上層象牙取完後,展現出來的是滿坑大大小小的青銅器,而且許多青銅器上都有明顯的朱砂色。
8月26日上午,關鍵性地考古發掘開始了。
在坑的中部發現青銅大立人像。大立人像的上半身位於二號坑的“中部”,麵部向上,頭部戴有花冠,但在入坑前腰部以下已被砸壞。背部被砸後的四塊碎片離人像身軀較遠,腰部的殘片不齊全。下半身部分緊靠二號坑的東南,也是麵向上,其方座座子的四麵被砸癟,下半身的座子正好與上半身殘端的裙子相交。
青銅大立人像在埋入坑之前已被有意識的砸成兩段,分置於坑中的不同位置,這或許反映出三星堆古蜀人在舉行某種儀式後,有意識地將青銅立人像進行了處理。
在二號坑的中部和東南部,均發現有小青銅人像。坑中部的小銅人高僅兩三厘米,手中還握有一璋形器作供奉狀。而在坑東南部發現的一個頂尊跪坐小銅人,高15.6厘米,上身赤裸,雙乳突出,下身穿一條“迷你短裙”,雙膝下跪在一座“山頂上”,雙手奉著一件青銅尊,高高舉過頭頂,作供奉之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