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寶寶從別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夠從別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能夠設身處地地多為對方著想,生活中的許多矛盾就很容易化解。因此,不管什麼時候,父母都可以教寶寶學會從別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讓寶寶把自己設身處地地放在對方的處境,問自己:要是我處在這樣的情況下,會怎麼想、怎麼做呢?這樣,寶寶往往會看到更多的問題,逐漸養成寬容的品格。
四、讓寶寶學會理解人人都有缺點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有缺點和不足乃是人性的必然。寶寶與小朋友一起玩耍時,有的小朋友粗心,有的小朋友不拘小節……當與這些人發生一些不愉快時,父母要讓寶寶知道,人人都有缺點,理解他人、寬容他人很重要。比如,如果寶寶的玩具被一個小朋友不小心踩壞了,家長可以對寶寶說:“這個小朋友就是粗心,可他不是故意的,我們不要怪他,告訴他下一次小心一點兒。”這樣的話能讓寶寶很好地理解他人,培養寶寶的寬容心。
寬容的品性不是聽出來、說出來的,而是在交往活動中培養出來的。寶寶在與同伴的交往過程中,會發現同伴的優點和缺點,在讚揚同伴的優點時,會感受到同伴的喜悅;在原諒同伴的缺點時,會體驗到寬容的快樂。當然,這些心理活動,寶寶往往不能用語言準確地表達出來,但是他們的內心是能夠感受到的。
五、正確對待寶寶與同伴之間的衝突
當寶寶與同伴發生糾紛,特別是自己的寶寶吃了虧時,家長一定要冷靜,要先搞清事情的緣由,再與對方家長協商解決,切不可衝動地責罵對方,或怪自己的寶寶笨、沒本事,甚至教自己的寶寶用拳頭去“還擊”對方。家長要明白這個道理: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人與人之間的摩擦和衝突是不可避免的,冷靜處理才是上策。父母在寶寶幼年時處理問題的方法,會給寶寶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寶寶的一生影響極大。
好習慣故事屋
聰明的小小鵝
有一天,小小鵝出門去散步。走著走著,她碰到一隻小豬正坐在路邊傷心地哭。原來小豬是因為沒有朋友在傷心。小小鵝說:“小豬,別哭,我做你的朋友,咱們一起去草地上玩吧!”小豬很高興。於是他們一起在草地上唱歌、跳舞、做遊戲,玩得可開心啦!
一會兒,小貓和小狗來了。小豬一見有新的玩伴了,就對小小鵝說:“你走得太慢了,我要跟小貓和小狗玩,你走吧!”接下來,他們三個就玩起了捉迷藏。孤單的小小鵝很傷心,隻好站在一邊看。
突然,一隻大灰狼從草叢裏衝了出來,一把就抓住了小豬的脖子,張開大嘴準備吃掉小豬。小豬害怕得動都動不了了!這時,小貓和小狗早就跑得沒影兒了。
聰明的小小鵝見此情景,急中生智,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就對大灰狼說:“哦,親愛的狼先生,聽我媽媽說,您是森林裏最厲害的動物,能被您吃掉,我們感到很榮幸。不過小豬的皮又厚又難嚼,別硌壞了您的牙。要不,您還是先吃我吧!”
大灰狼心想,這小鵝說得很對啊,豬皮確實難嚼,還是吃小鵝好!
大灰狼放下小豬抓住小小鵝,饞得口水都流出來了。小小鵝對小豬使了個眼色,讓他趕緊逃跑,然後對大灰狼說:“尊敬的狼先生,我非常高興被您吃,可是我三個月沒洗澡了,身上全是細菌,您現在吃了我會生病的。前麵有條河,我洗幹淨了再讓您吃,好嗎?”大灰狼心想,小鵝說得很有道理。
於是,大灰狼和小小鵝來到了小河邊。小小鵝“撲通”一聲跳下了河,拚命地向對岸遊。一上岸,小小鵝抖抖身上的毛,對大灰狼說:“你這隻又笨又蠢的大灰狼,你上當了!有本事,你來抓我啊!”
大灰狼這才知道自己上當了。可他不會遊泳,氣得一邊跺腳一邊喊:“氣死我了!氣死我了!”不過轉念一想,吃不到小小鵝,還有隻小豬呢。等他回頭找小豬時,小豬早跑了。
大灰狼隻好兩手空空、垂頭喪氣地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