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從細處著眼

應從細節著眼,培養寶寶關心他人、為他人著想的品質。在公共汽車上要主動讓座給老弱病殘孕和抱嬰者;在商場推開彈簧門時應注意身後有沒有人,有人時應當等後麵的人撐到門時才走開;上、下樓或乘電動扶梯時要站在右邊,不要妨礙有急事的人從左邊超過;進影劇院不應遲到,觀看時不應交談,以免影響他人觀看;出入公共場所要講文明;不要亂扔果皮紙屑,既影響環境衛生,也妨礙他人健康。

三、用“移情”來轉換寶寶的角色

幫助寶寶識別別人的感情就是要求他能夠想象別人對某個特定情況的感情,家長可以采取一些“移情”的方式讓寶寶擁有一顆柔軟的心,懂得體察別人的情緒。比如,當你看到寶寶因為心情不好要打洋娃娃時,就可以告訴她:“不能打娃娃,娃娃也會疼的。它要是知道你是一個喜歡打人的寶寶,以後就不跟你玩了。”用這樣的移情法有助於培養寶寶的愛心,也能讓她體會到別人的感受。當寶寶與其他小朋友之間發生衝突時,家長應要求相關的人停下來想一下,如果轉換角色的話,對方會有怎樣的感受?然後要求每個人假設是對方來談談這個問題,寶寶就會有新的轉變了。

四、營造互相關愛的家庭環境

為寶寶營造一個溫馨幸福的家庭環境對培養寶寶事事為他人著想的行為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間如果經常爭吵、謾罵甚至打鬧,婆媳間如果總是充滿敵意,那麼,寶寶肯定會生活在一個恐懼、仇視的環境裏,又怎能要求他去關心別人、為他人著想呢?所以,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尊重。餐桌上,在給寶寶夾菜的同時不要忘了給其他人夾菜;天氣轉涼時,在給寶寶添加衣服的同時也不忘叮囑家人一句……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寶寶耳濡目染,自然也就學會了處處為他人著想。

五、讓寶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寶寶是家庭、社會中的一員,不能因為他們小就過度保護,不肯或不敢讓他們做事情。因為隻有勤快的寶寶才會懂事,才知道關心體貼別人。家長要賦予寶寶一定的責任和義務,要循序漸進地教會寶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並大膽放手地讓寶寶去做。

六、巧用節日,讓寶寶學會為他人著想

每年的父親節、母親節、重陽節等節日是對寶寶進行教育的最好時機。父母可以事先跟寶寶說:“兒童節是寶寶的節日,爸爸媽媽都給了寶寶禮物。馬上就要到父親節了,你是不是也應該送爸爸一件禮物,讓爸爸高興高興呢?”接著可以幫助寶寶一起動手做一份“專屬父親節禮物”。當收到禮物時,爸爸要記得對寶寶的心意表示感謝:“謝謝你,你這麼愛爸爸,真讓爸爸高興!”這能讓寶寶從被感謝中感到快樂,從而更願意去為他人著想。

二、從細處著眼

應從細節著眼,培養寶寶關心他人、為他人著想的品質。在公共汽車上要主動讓座給老弱病殘孕和抱嬰者;在商場推開彈簧門時應注意身後有沒有人,有人時應當等後麵的人撐到門時才走開;上、下樓或乘電動扶梯時要站在右邊,不要妨礙有急事的人從左邊超過;進影劇院不應遲到,觀看時不應交談,以免影響他人觀看;出入公共場所要講文明;不要亂扔果皮紙屑,既影響環境衛生,也妨礙他人健康。

三、用“移情”來轉換寶寶的角色

幫助寶寶識別別人的感情就是要求他能夠想象別人對某個特定情況的感情,家長可以采取一些“移情”的方式讓寶寶擁有一顆柔軟的心,懂得體察別人的情緒。比如,當你看到寶寶因為心情不好要打洋娃娃時,就可以告訴她:“不能打娃娃,娃娃也會疼的。它要是知道你是一個喜歡打人的寶寶,以後就不跟你玩了。”用這樣的移情法有助於培養寶寶的愛心,也能讓她體會到別人的感受。當寶寶與其他小朋友之間發生衝突時,家長應要求相關的人停下來想一下,如果轉換角色的話,對方會有怎樣的感受?然後要求每個人假設是對方來談談這個問題,寶寶就會有新的轉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