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營造互相關愛的家庭環境

為寶寶營造一個溫馨幸福的家庭環境對培養寶寶事事為他人著想的行為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間如果經常爭吵、謾罵甚至打鬧,婆媳間如果總是充滿敵意,那麼,寶寶肯定會生活在一個恐懼、仇視的環境裏,又怎能要求他去關心別人、為他人著想呢?所以,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尊重。餐桌上,在給寶寶夾菜的同時不要忘了給其他人夾菜;天氣轉涼時,在給寶寶添加衣服的同時也不忘叮囑家人一句……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寶寶耳濡目染,自然也就學會了處處為他人著想。

五、讓寶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寶寶是家庭、社會中的一員,不能因為他們小就過度保護,不肯或不敢讓他們做事情。因為隻有勤快的寶寶才會懂事,才知道關心體貼別人。家長要賦予寶寶一定的責任和義務,要循序漸進地教會寶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並大膽放手地讓寶寶去做。

六、巧用節日,讓寶寶學會為他人著想

每年的父親節、母親節、重陽節等節日是對寶寶進行教育的最好時機。父母可以事先跟寶寶說:“兒童節是寶寶的節日,爸爸媽媽都給了寶寶禮物。馬上就要到父親節了,你是不是也應該送爸爸一件禮物,讓爸爸高興高興呢?”接著可以幫助寶寶一起動手做一份“專屬父親節禮物”。當收到禮物時,爸爸要記得對寶寶的心意表示感謝:“謝謝你,你這麼愛爸爸,真讓爸爸高興!”這能讓寶寶從被感謝中感到快樂,從而更願意去為他人著想。

好習慣故事屋

偷跑的姑娘

有一個窮苦的小姑娘,因為受不了後母的虐待,在一個冰雪交加的夜晚偷偷跑了出來。

她在森林裏跑啊跑,遇見了一隻凍得瑟瑟發抖的小白兔。她想:天這麼冷,小白兔會凍得受不了的,於是把自己身上單薄的衣服給了小白兔。

小白兔說:“你的衣服給了我,那你怎麼辦呢?”

“沒關係,我還有裙子、鞋子、帽子!”說完小姑娘繼續向前跑。

小姑娘跑啊跑,又遇到了一隻受傷的小熊。她想:小熊的腿傷成這樣,如果不包紮一下會出事的,於是把自己的裙子撕開來為小熊包紮。

小熊說:“你的裙子給了我,那你怎麼辦呢?”

“沒關係,我還有鞋子和帽子!”說完小姑娘繼續向前跑。

小姑娘跑啊跑,看見一隻偷吃小雞的狐狸,他的額頭被雞媽媽啄傷了,正在流血。小姑娘想:狐狸雖然可惡,但是不能見死不救啊!於是把自己的帽子摘下來給狐狸戴上。

狐狸說:“你的帽子給了我,那你怎麼辦呢?”

“沒關係,我還有鞋子。隻是你以後不要再做壞事了!”說完小姑娘繼續向前跑。

小姑娘跑啊跑,看見一群蜜蜂在寒風中飛舞,就問:“小蜜蜂,你們怎麼了?”

“我們的家被一個淘氣的孩子打掉了,大家都不知道怎麼辦!”

小姑娘把鞋子脫下來,對小蜜蜂說:“你們先住進這裏吧,等天亮了再重新蓋房子!”

“你的鞋子給了我們,那你怎麼辦呢?你會凍死的!”小蜜蜂說道。

“我……我……”小姑娘看看自己,已經是渾身赤裸,沒有任何可以蔽體的東西了,“沒關係,我在跑步,熱得很,凍不著!”說完小姑娘快速地向前跑去。

不一會兒,小姑娘就跑到了山頂上。皎潔的月光擋不住陰冷的寒風,就在小姑娘以為自己快要死了的時候,天空中掉下了許多金幣,還有美麗的衣服,好吃的食物……小姑娘穿上暖和的衣服,吃著美味的佳肴,撿起地上越掉越多的金幣,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