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糾正寶寶對長輩的不尊重行為

當寶寶無意中的某些行為損害到人的尊嚴時,家長要堅決否定寶寶的行為,要漸漸地使寶寶感受到這樣一個觀念:人是需要愛護的。另外,寶寶的自控能力較差,他們的行為往往容易受情緒的影響,常常會對長輩亂發脾氣,任性自私。家長應及時引導,幫助寶寶糾正,尤其不放過“第一次”,因為一時的遷就就會助長寶寶今後不良習慣的養成,甚至會影響寶寶一生品格的形成。

五、隨機教育更有效

成人和寶寶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而不善於發現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像尊敬長輩這樣的行為習慣更是如此,因為它主要表現在日常生活小事中,很容易被人忽視。父母與寶寶一起外出的時候,如果發現其他寶寶有什麼好的或者不好的表現,父母隨便加一兩句評價就對寶寶有教育作用:“剛才那個寶寶不錯,他知道怎樣尊敬長輩。”“剛才那個寶寶我不喜歡,這麼大了還沒禮貌。”這些隨機教育都會對寶寶有積極的滲透和影響作用。

好習慣故事屋

棄老國

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叫做“棄老國”,人們認為老年人活在世上是多餘的,是一種負擔,省下老人的糧食來養活孩子不是更值得嗎?於是該國國法規定,家裏不準養老人,凡是老人,不論男女,一律驅趕至荒山僻壤中讓其自生自滅。百姓雖不忍看見年邁的父母被棄於深山給野獸充饑,但畏於國法,不得不服從。

當時,國內有一位老人與兒子相依為命,父慈子孝,家庭和樂。父親漸漸老了,他的兒子實在不忍心讓父親流落野外,慘遭不幸,於是就想出一個辦法,在屋後挖了一個地洞,偷偷把父親藏在裏麵,日夜奉養,所幸未被發現。

不久,“棄老國”遭受鄰邦的侵犯,因為鄰國也看不慣該國不近人情的國法,於是下了一道戰書,裏麵提出四個問題,限三天答複,如不能回答,立即起兵攻戰。

國王趕快召集文武百官,可是誰都不能回答。國王焦急萬分,隻好四處張貼布告,征問國中智者,如能解答者當給重賞,這四個問題是:

一、世上什麼東西最寶貴?

二、世上什麼事情最快樂?

三、世上什麼味道最美好?

四、世上誰的生命最長久?

榜文貼出去,兩天過去了,還沒見有人解答。直到第三天,忽然有位年輕人,當眾提筆寫出了以下答案:

一、信譽最寶貴。

二、助人最快樂。

三、實語第一味。

四、智慧命最久。

國王得到答案非常高興,馬上傳召他進宮。可是鄰國的使臣又提出一個問題來,他手拿一塊真正的檀木,兩頭一般方正大小,問大家:“這檀木,哪是根?哪是梢?”

國王和眾臣麵麵相覷,都不能回答。青年人立即去問父親。父親告訴他說:“你去把檀木放在水裏,那沉下去的是根,浮在水麵的是梢。”

使臣很滿意,但他還有最後一個問題,他牽來兩匹白馬,一模一樣,問眾人道:“這兩匹馬之中,誰是母親,誰是兒子?”

國王和群臣都不能區別,正在著急之時,青年人已從父親那裏趕來了,立即回答道:“這很簡單,隻要拿一些草來給這兩匹馬吃,那自己不吃卻把草推向另一匹身邊去的,便是母馬。”

使臣離去後,國王高興地對青年人說:“你的智慧使國家得到平安,請問這是你自己想出來的,還是有人教給你的?”

青年人猶豫了一下,回答說:“是我父親教我的。”

國王很奇怪地問道:“他現在哪裏?”“請大王恕罪,我與老父相依為命,實在不忍心遺棄他,於是將他藏在家裏的地洞裏,這所有的答案都是他老人家告訴我的。”

國王非常慚愧,後悔地說道:“都是我錯了。難得你有這樣一片孝心,奉養老父,幸虧他救了我們的國家,我要趕快傳旨全國,恢複敬老養老的製度。”

從此棄老國內的人們敬老尊長,尊崇孝道,國家的名字也改成了敬老國。